“8号文”出台,银行理财产品将何去何从成了市场关心的问题。目前看来,银行理财产品将会实现平稳过渡,而未来的理财产品将呈现风险、收益层级更明晰,产品投资期限不再那么集中等特点。
不会大规模停发
对于此次出台的“8号文”,市场最关注的有两条。一条是“35%、4%红线”。即《通知》规定,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以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之间孰低者为上限。
普益财富报告指出,2012年,17342款理财产品为债券和货币市场类,占比48.46%;而包含了非标债权的产品达16645款,占比46.50%。包含非标债券的产品如此之多,是否会因为触及红线而暂停发行?
国金证券金融产品研究中心总监张剑辉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财商》采访时表示,4%的红线现在没有银行触及,只有35%的比例触及一点,但超标也很小,且大多是小银行。
银监会数据也显示,2012年末,全国银行业存续理财产品账面余额7.1万亿,其中投向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占34%,项目融资类占30%,存款类占22%。也就是说,有超过一半的银行理财资金流向了存款、债券和货币市场。其他投资方向和占比分别为:权益类占11%,衍生工具类占1%,其他资产以及未投资头寸合计占比2%。
普益财富分析,投向非标债权资产的资金大约也就在35%。
“一些小银行如果超标了,可以把资产打包卖给大银行。其实怎么做都很容易,因此这块压力其实并不大。”张剑辉说。
“8号文”的另一条核心规定是,针对非标债券资产的风险,要求每个理财产品与所投资资产(标的物)做到一一对应,每个产品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事实上,银监会早在2012年七八月,就已经着手清理理财产品,并实行“新老划分”的原则:新成立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实行单独核算,允许“一对多”或“多对一”,不能“多对多”;存量资金池模式(即多对多)运作的产品不要求拆解,主要靠理财产品自己到期。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大多在1年以内,自2012年七八月到今年上半年,这些存量的资金池产品基本就可自动消化。新设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只要进行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和单独核算,就自然符合第8号文中达标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规定。
风险和收益层级将会更明晰
很多银行理财产品原本的投向是资金池,里面可能有多种资产,既有期限短、收益率低的,也有期限长、收益率高的。
根据普益财富的数据,2012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期限是122天,85.35%的产品投资期限在6个月以下,作为投向信贷资产、信托贷款等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信贷类产品,2012年平均的期限则为287天。
实际上,这些融资类项目多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大型企业贷款等,其投资期限通常在1年以上。
原本,银行可以通过搭配最终获得一个收益和期限相对折中的产品。然而“一一对应”意味着资产池的方法将玩不转了。什么是“一一对应”?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产品的期限为180天,那么其对应的资产比如信贷也应该是剩余期限为180天的贷款。
张剑辉认为,未来资金池的概念也会慢慢淡化。“因为8号文要求银行对标的物有一个清晰的解释,对投资者来说将会是一个透明的投资组合。本来资金池的概念就是不告诉投资者这个产品里面到底有什么,这样银行可以放一些期限长、流动性差、收益高的产品进去,这样一旦发生了风险,银行一般都是自己兜。但现在"一一对应",投资者能看到自己投资的是什么。也许他看到流动性差的,觉得风险高,就不投了。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层级将会更加明晰。”
有趣的是,为了避免触到红线,不少银行开始大举购买债券,甚至出现“一债难求”的局面。
“不超标的方法无非就两种,一种是减少非标债权资产,降低分子;另一种就是增加债券等资产,做大理财产品的整体余额。”张剑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