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七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名单中,安徽籍企业家、江苏同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广川入选“最具爱心捐赠个人”。 “中华慈善奖”代表着中国慈善领域的最高政府奖励,而陈广川这个名字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却是相对陌生的。这个多年“隐形”做慈善的南京徽商,这次终于被公众所“发掘”出来,悄然站在了聚光灯下。
低调做事的慈善家
“我们是把做企业作为一个奋斗目标,并不是把做慈善作为奋斗目标。”陈广川开门见山地说。在成为一个慈善家之前,他首先是一个企业家。陈广川认为,把企业做大、做强是承担责任、回馈社会的必要基础。从这个意义上看,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喜欢思考,习惯根据现实情况分析研究做出判断。放弃公职投身石油贸易,大刀阔斧进军房地产,剑走偏锋瞄准商业地产,这些无不展示着他作为一个商海弄潮儿敏锐的洞察力和广阔的视野。同时,他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多年如一日地支持慈善事业,创办篮球队为地方赢得荣誉,这些又显示着他身为一个儒商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他是一个成功者,也是一个人生的智者。但“出名”从不是他的选择,低调做事的陈广川并不习惯面对太多来自行业外的关注。“慈善方面可能我们做了一些工作,确实还不错。我们考虑到还有一些人需要帮助、需要支持,企业还需要为政府做一些,分担一点社会上的责任。我们的慈善工作是从这个角度来考虑的。”然而,对于参评“中华慈善奖”一事,他甚至并不知情,“报名那几天我出差了,民政部发了表格到公司,公司的人也没有请示我就填表报上去了,报上去了我也不知道,后来评上了其他人跟我讲,我说怎么可能呢,我都不知情。”
尽管是“意外获奖”,陈广川并不掩饰心中的荣幸和感动,“我心里很复杂,我做的事情很少,得到这么多的认同,主管部门的认同,就是心里边还是很感动的,然后回头想想你做的事情那么少,有点羞愧。”他诚恳而谦逊地表示,“我觉得做企业不需要出名,可是往往做慈善容易出名。我是一个怕出名的人,说白了还是比较注重我的个人隐私,希望自己能够掌控自我空间。”说到这里,陈广川不经意间流露出他的幽默感:“所以我本人努力不让自己被‘火’上去。”虽然已经走入公众的视野,陈广川还是保持低调“隐形”的作风,“我觉得会有一些影响,变化倒不至于,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
着眼现实的先见者
陈广川的低调作风,或许与他来自“徽商”这个历来注重实际、淡泊虚名的群体有关。出生于安徽固镇县的陈广川,背后是一系列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大学毕业后他在县办企业工作,几年后,年仅26岁的陈广川就当上公司的总经理。年轻的他并没有安于稳定的环境,他的心里装着更大的梦想,不久后他选择下海经商,挑战风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世界经济遭受重创,众多企业债务重负,他凭借做石油贸易,接手亏损企业,从20万变1600万。1999年,陈广川成立同曦投资,从事石油贸易,并在这一领域大获成功。
2001年,南京江宁撤县建区,从未涉足房地产经营的陈广川察觉到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审时度势,力排众议进军房地产开发领域,开辟了整个江宁商业地产开发的新时代。他独具慧眼看重百家湖区域的发展优势,先人一步打造60万平方米商业帝国。陈广川的大手笔奠定了百家湖商圈的商业核心地位,他在商业地产开发和经营上的成功也已成为了业内众多开发商的借鉴模版。凭借对江宁发展潜力的准确判断,对百家湖区域前景的坚信不移,陈广川带领同曦集团在房地产领域打下了自己的江山。商场风云瞬息万变,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更是如此,然而,从2001年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同曦集团一直在江宁保持着房地产龙头企业的位置。2010年,陈广川被安徽籍南京企业家推举为南京市安徽商会会长,在当地被称为南京徽商的领军人物。
“我们做事情还是比较理性的,不能很冲动地去做事。”对于做慈善,他有着和对待事业、生活的一样的观点,那就是要做实事,把功夫用在刀刃上。“因为需要你支持或者救助的人太多太多了?这里面总得有个选择,有个轻重关系,你所能贡献的,今年是三百万,明年就算是三千万还是杯水车薪。我觉得要做些有价值的慈善活动。”
因此他在做慈善的选择上倾向于能解决实际问题、实现长远发展的项目。2007年,他出资5000多万元在固镇县投资兴建了安徽金鹏铝业,解决了当地300多人的就业问题。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他公司捐款1500万元,为绵竹灾区援建了100套住房。2009年至2011年,陈广川的公司先后捐款3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用于设立“安徽商会慈善救助基金”。2011年7月,陈广川以南京安徽商会会长的名义出资100万元,用于救助安徽籍在南京打工的困难人群。
从2010年起,陈广川就以个人名义每年捐资300万元设立“生命关爱基金”,用于特定人群的大病救助。截至2011年底,他捐款600万元,救助了80名贫困特重大疾病患者。“这个基金会主要考虑到那些确确实实生病了、但是他能治好就是缺钱的患者,我觉得要保证他们的治疗。”陈广川这样解释基金会的意义,“因为我要挽救那些有价值的生命。”在他冷静的思考之下流动着热忱的关怀。
放眼未来的实干家
谈到对于是否有意在更大的范围开展慈善活动,陈广川选择了相对保守的答案:“对世界这块我没有想法,中国还有很多事情还等待着这些国民进行支持的,互相支持的,路还很长。”但他并没有排除太多可能性,毕竟慈善不是计划,突发的灾难、困境往往最需要慈善的迅速反应,“比如四川地震嘛,那个时候大家肯定都要这样做。如果你遇到一些很容易触动你心里的事情,确实需要你做的事情,我觉得一般的人是不太会分地域的。这个事情出现,它不是提前设置的,它是时时刻刻根据那个情况而出现的,慈善哪有设计好的。”
2011年以来,由一系列网络事件引发了针对慈善机构的大量质疑,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慈善总会、宋庆龄基金会等组织都牵涉在内,中国慈善事业遭遇信任危机的话题,一时众说纷纭。对此,陈广川表达了对政府机构和社会慈善组织的信任和支持:“做慈善的话我觉得还是要相信政府,在政府做下的慈善机构,不能因为一点点小事件就可以把整个的政府指导下的慈善机构都否定了。”
“其实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要客观,客观冷静的去分析去了解。”一如既往,陈广川用他理性的态度思考、分析眼前的一切,“很多的地方的慈善机构做的都非常好,非常不错。那么他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那么我们在做慈善的时候,我们可以去提些要求,通过具体要求来达到公开透明,达到我们想要的这种结果。”
谈到未来的计划,陈广川还是保持着他所习惯的低调风格,“大的方向还是想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些,最起码不愧于拿到这个奖。因为我做得那么小、那么少人家都给我这个奖,我没有理由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不继续做慈善。”
这就是陈广川:埋头干事业,踏实献爱心。他从现实出发、从长远思考的慈善理念、“隐形”的慈善风格,对于中国企业家、慈善家、乃至整个中国慈善事业,都是一个积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