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被称为百业之本,但国内农业行业上市公司却一直缺乏业绩优良者。背倚中粮集团的中粮屯河(600737)在并不起眼的番茄制品行业里做得有声有色,其近年来对于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也为市场关注。
如何在行业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实现差异化生存?如何在国外市场日渐饱和的状态下成功转战国内市场?新疆振兴又能否给地处新疆的屯河带来新的机遇?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了中粮屯河总经理覃业龙。
中国证券报:自2005年中粮集团入主以来,中粮屯河发生了哪些变化?
覃业龙:中粮集团2005年重组中粮屯河,5年内中粮屯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公司治理、管理模式、财务结构等都更为合理,公司股票市值是之前的5倍,主要业务规模增加了3倍,更重要的是,公司业绩较之以往有非常大的进步。
中粮集团进入之后,中粮屯河也逐渐对过去的一些非主业资产进行剥离,确立了番茄、糖、林果加工三个产业共同发展的业务模式。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公司的番茄产业,无论是自身规模的增长还是对整个中国市场规模的带动均非常明显。
其中,大包装番茄酱规模得到明显扩大,产量从5年前的10多万吨发展到46万吨,公司的番茄酱产量在全球名列前茅;同时,公司番茄酱规模的扩大也带动了整个中国番茄产业的发展,中国番茄酱产量从5年前的460万吨扩大到860万吨,市场规模接近翻番,中国在世界番茄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其次,中粮屯河的产业链发展也更为完整,在立足中游番茄酱加工业的基础上,这些年也在逐渐向上游原料战略转型,进入种植业;同时也在往下游的深加工业领域拓展,从而形成更为完整、更为安全的全产业链模式,我们的目标是做中国的番茄专家。
中国证券报:在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背景之下,中粮屯河自己有怎样的全产业链体系战略?
覃业龙:作为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的一部分,公司正加快发展成为全产业链的食品企业,构建从种子研发、种植、采收拉运、加工到销售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体系,覆盖“从田间到餐桌”的各个环节。对屯河来讲,全产业链的打造也显示出公司对于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的看重。
具体而言,从2008年底进入种植业至今,公司已经拥有20余万亩的自种土地,目前来看企业经营的土地规模不仅是番茄行业最大的,在其他种植业公司中也首屈一指。当前自种原料已经占公司原料总量的三分之一,未来还将继续适度发展上游的原料规模。同时,公司对于种业也投入了很多的力量和资源,80%以上的种子品种由自己培育,其余部分同国际公司进行合作。
从下游来看,公司并不满足于仅仅卖番茄酱原料,也在从大包装往下游深加工发展。随着国内民众健康意识的觉醒,给番茄制品也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屯河当前已经进军下游果蔬汁市场,推出自有品牌的高浓度果汁,小包装糖产品也已经在全国商超渠道铺开。今年还将在国内市场逐步推出其他“屯河”品牌的番茄制品,大力推进国内加工番茄制品消费。
中国证券报:作为国内乃至全球最大的番茄酱制品供应商,公司对于国内番茄产业当前现状及未来发展有什么看法?
覃业龙:2009年全球番茄酱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番茄制品的消费增长则相对平稳,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近两年我国番茄酱价格波动剧烈,去年最高达到每吨1100-1300美元,而今年较低报价已经低至500多美元,我们认为此种价格波动极不正常,也制约了国内番茄产业的健康发展。
番茄酱价格去年的暴涨和当时的供不应求有关系,在行业利润丰厚之时,一些中小企业大举进入,高价抢购原料,导致其他公司收购成本上升,原料质量也无法控制;行业的无序竞争最终也导致今年价格暴跌,许多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企业承受不了低价,今年经营比较困难,预计今年产季很多中小企业不会再生产,产量也会有所减少。
从长期来看,国内番茄酱价格也会趋于稳定,各参与者不要指望能从同质化的番茄酱制品中获得高额利润,除非拥有差异化产品,而这些则需要大量的科技和研发等方面的投入。
从市场空间来看,由于番茄制品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国外市场也大体趋于平稳甚至饱和,而国内市场则面临着更多的新兴机会,尽管开拓和引导市场面临困难,但屯河今后将会着力打造中国人餐桌上的“番茄制品”。
中国证券报:新疆地区发展振兴将提供政策支持和优惠,作为新疆区域的上市公司,您认为这对中粮屯河意味着什么?
覃业龙:中粮屯河生产一大半在新疆地区,当然会从新疆地区的发展中获得一定机会。
首先从农业支持上看,新疆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投入等方面将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这给公司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从消费上来讲,新疆也是公司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人民收入增加,对于扩大公司产品在当地市场的消费也大有好处;长期来看,其他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发展、补贴、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政策也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