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接连发现两本奇书——《体验设计:创意就为改变设计》(以下简称为“体验设计”)和《互联网+营销:大数据时代的行业“小报告”》(以下简称为“小报告”)。与常规的书籍相比,这两本书无论是作者,还是内容、设计,都有点儿“出格”。各位不妨上眼:
公司出书,却不为搞自我美化?
先看两本书的作者。“体验设计”由日本电通旗下的体验设计工作室写就,“小报告”的作者是中国凤凰网的MadTalk节目组。毫无疑问,两本书的作者都是公司,而细看内容,却少了自吹自擂的自我感觉良好,而多了几分透视行业现状、展望业界前景的真情实意。
而在这两本书中发声的人,个个实力不凡。先看“体验设计”,几位成员不仅用作品横扫各大奖项,戛纳国际创意节、亚太广告节、好设计奖等,还在中国、日本的多个大学、企业担任讲师,实践和理论样样精通。
再看“小报告”,但凡在其中表露观点者,无不是在某一领域数一数二的专家;而他们,也多有跨界之举,不仅在自身所属领域游刃有余,还在其他领域颇富成就。
大道理听够了,敢来点儿实在的吗?
相信各位也看过不少公司写出的书,言语之间难免有几分自我感觉良好,而对行业关注甚少,值得借鉴的内容也少之又少。然而,翻看“体验设计”和“小报告”却不会有这样的疑惑。
“体验设计”从创新、信息管理、构思、商务设计、设计、提案等多个方面细说体验之道,少了几分说教,却多了一些循循善诱。不知不觉,你会发现,原来设计还能这么做,原来神秘的“体验”竟是这么一回事儿。
“小报告”用职场、内幕、技艺、眼界四大篇章,揭开了广告、营销、传媒等各个领域的神秘面纱。此书的字里行间,满是对各个行业的无情“揭露”,陪标、加班、工资等等平日里避之不及的话题,在这本书里决不能藏着掖着。
书还能这么设计?
“体验设计”从封面选材,到内页纸张,都与常见的书籍不同。在内页的设计上,几乎每一页都用足了心思,每一页都有自己的特色可欣赏。看完这本书你可能会领悟一个道理,书真的可能变成奢侈品,尤其像这样的书。
拿起“小报告”,首先会看到封面上镂空的舌头,它恰如其分地将此书“告密者”的角色定位给表露出来。另外,此书没有流行的腰封,却有增加不少成本的塑封,这使得打开这本书的过程充满仪式感。而只有细看序言,你才能明白这群家伙为什么不给此书加腰封。
从作者,到内容,再到设计,《体验设计:创意就为改变设计》和《互联网+营销:大数据时代的行业“小报告”》没有一样不在反传统,没有一样不异于常规。出这样的书,就不怕被同行嫉妒,被行业嫉恨,被大家给封杀吗?
(责编:吕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