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西安市农民文化周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第二届群众艺术节精彩纷呈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十一”黄金周期间,记者走访了西安市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时值2013年西安市农民文化周与第二届群众艺术节如火如荼地举办之际,下面请跟着笔者的视角来一起回顾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遗址保护与文化惠民”。
农民文化周 全民大联欢掀起群众文化热潮
走进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就被御道广场上的百姓大舞台所吸引,吹拉弹唱、歌舞同台,来自基层群众的文艺演出在朴素而不失专业的舞台上缤纷呈现,据悉,这正是2013年西安市农民文化周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第二届群众艺术节。
《丰收歌》、《金色的十月》、《好日子》等节目朴素且率直的表现出来自劳动的喜悦与快乐,小品《留守女人》与歌伴舞《母亲》则展现了基层百姓最真实的生活状况与情感,而《红旗飘飘》、《美丽家园》等节目则反映出对祖国最真挚的热爱与祝福。节目内容来自群众日常的劳动、生活与情感诉说,也使得2013年西安市农民文化周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第二届群众艺术节更加能得到老百姓的欢迎与喜爱,而这也践行着大明宫百姓大舞台“千年圣殿迎盛世文化惠民谱华章”口号。
百姓大舞台是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自2012年春设立的群众文化演艺场所,凡是身怀才艺且热爱文艺的普通群众就可在大明宫的百姓大舞台上进行展现,大明宫提供免费的音响、灯光与指导。此政策实施以来已经吸引了来自陕西各地民间的众多演出团体和个人报名参与,为广大游客与市民送上了数千场文化盛宴,而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也在2013年2月被陕西省文化厅授予“陕西省群众文化活动示范基地”的称号。
遗产在我心中 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
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共同财富,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记载着我们人类共同的历史痕迹,而保护文化遗产是社会发展必须承担的使命与责任,更是对人类文明与发展的尊重。大明宫遗址作为唐长安城三大宫室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美学等方面的极高造诣,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保护大明宫遗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意义重大,民众可以在其中感受历史,感受中国文化。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大明宫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课题的伟大探索与践行,而在保护大遗址的同时,向民众传播遗址保护的知识和意义也是至关重要的,2013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静态遗产展从人类历史文明开端的四大古国出发,到五大洲各式各样的著名世界文化遗产,让我们瞬间环游世界各大文明,领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杰出文化成就。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经过两千多年漫长历史的洗礼与沉淀,在静态遗址展中绝对是主角中的主角。在大明宫遗址展中我们看到,中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至2013年6月,共有45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加入《世界遗产名录》,在数量上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8处,世界自然遗产10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3处。源远流长的历史使中国继承了一份十分宝贵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它们是人类的共同瑰宝,彰显着经济与文化并进的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日益提高。
遗址惠民生 点燃丝路经济带的文化复兴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开园已三周年,三年以来,在各方努力与配合之下,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坚持不懈的施行遗址保护与文化惠民战略,通过遗址保护展示、城市公园基础设施、文化旅游提升等多重视角,逐渐打造出多向的文化传承与发扬路径。
静的遗址,动的活动;变的游客,不变的大明宫;相同的游历,不同的感触。只有亲临那片上演过无数繁华与荣耀的土地,回顾历史,在古今穿越之间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华夏千年历史的魅力。
“中国梦”不是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它是一个民族对于未来美好的憧憬,而它的实现,需要这个民族中每个人的身体力行。延展至一个组织,一个集体,它更是需要全方位、多角度践行的一种精神力量,作为大家共同奉行的价值观,引领这个组织这个集体各项工作的有效推进与开展。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城市,本就肩负着经济复兴与文化复兴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