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核心提示》》》
◎2011年6月底至7月下旬以来,98个中央部委中的近八成部委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三公”经费,或全或概,或粗或细,公众给予了极大关注。
◎舆论在热议中央部委首次公布“三公”经费时,不时提及四川巴中一个叫“白庙乡”的地方。认为白庙乡政府是中国第一个“全裸”晒财务账本的基层政府,其彰显的意义不应是“孤本”。
◎2010年2月2日白庙乡在网上晒出财务支出账本,引发公众广泛赞誉。2011年7月20日,本报记者来到白庙乡,探访其财务“裸奔”近一年半时间以来的真实现状。
2011年的这个夏天,“三公”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词。
所谓“三公”经费,就是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今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中央各部委要在6月公开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至今,也只有近八成部委公布了“三公”经费。
对已公布了“三公”经费的部委,舆论纷纷详解其数字。虽然有的人对其“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做派有些微词,但“三公”经费走到了阳光下,这本身就是一大进步。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不少媒体将眼光投向中国西部的白庙乡,认为较之一些部委的“粗枝大叶”,作为基层政府的白庙乡却“细化到极致”,堪称“范本”。
白庙乡是2010年2月2日在网上晒出财务支出账本的,因其连一个纸杯都要晒的“全裸”无遮,在公众中引起极大反响。
时隔近一年半,白庙乡的财务支出账本还在晒吗?在中央部委纷纷晒大账的大背景下,白庙乡能给出什么样的启示?7月20日,本报记者专程赴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实地探访。
□本报记者 赵仁贵 李传君
6月份的财务支出“裸晒”在墙上
汽车沿着一条很窄但很平整的水泥路朝白庙乡行驶。车窗外的气温是37℃。从巴中市区到白庙乡,47公里,走了一个多小时。
白庙乡这天正好逢场,但乡场上人并不多。火辣辣的阳光下,村民三五成群地做着买卖。白庙乡政府机关在主街道上,是一座门窗还贴着胶纸的新建四层楼。没有通知乡上,我们直接走进一楼,一眼就看见靠墙处立着一块不锈钢的公示展板。这是我们此行的主题所在,当即凑上去仔细观看。
在抬头写着 “白庙乡2011年6月份公业务费开支统计表”的下面,分10栏分别写着“时间、金额、科目、事由、业主、经办人、证明人、审批人、安排人、备注”。逐一审视,写着“6月30日、10元、办公费、电筒一把”的后面,分别注明“经办人彭娟(工作人员)、证明人袁静华 (办公室主任)、审批人欧明清 (乡长)、安排人张映上(乡党委书记)”。另外,在6月4日,有笔53元的办公费开支,事由是买矿泉水、纸杯。
特别引起我们注意的是 “招待费”一项。记者数了一下,6月份共开支8笔,最少一笔是6月7日支出的60元,买了一瓶酒;最大一笔是6月21日支出1250元,事由是“在巴中接待成都及省外客人”,8笔招待费共计支出3038元。记者后来专门就1250元这笔接待开支,在电话中向乡党委书记张映上求解,他说,“是接待北京来的3家企业近20人的投资考察者”,并补充说,“这是有助于白庙经济发展的阳光接待”。
接着,我们来到乡长欧明清的办公室。欧乡长高个子,衣冠整洁,对我们的不约而至略感诧异,但随即热情招呼办公室主任袁静华接待我们,自己赶去主持一个会议了。记者在央视上看到过这位袁主任,她俨然是白庙乡的“新闻发言人”,说话语速慢,有板有眼。在白庙乡政府内,我们一共看到两台电脑,一台手提电脑放在张映上的办公桌上,另一台台式电脑放在袁静华的办公桌上。
“昨天我才开通了新浪微博。”一见面,袁主任就乐呵呵地说。她透露,白庙乡村民家中有电脑的很少,“这两台电脑都是北京的志愿者捐赠的”。话语间,她打开电脑,点击出 “白庙乡政府网页”,我们看见,白庙乡6月份的财务开支账本也晒在网上。
记者旁白
任尔东南西北风,白庙乡政府咬定“裸晒”不放松,这份坚持,弥足珍贵。当然,我们也看到一些可以完善的地方。比如,我们没有看到财务收入账本,为什么不一并晒出?又比如,公示栏放在乡政府内,为何不置于人流密集的场街?显然,无论在公示内容还是形式上,白庙乡都还有事可做。
百姓眼中的“裸晒”支出
对白庙乡政府公示财务支出,40岁的陈刚是关注的。7月20日中午,记者走到乡政府斜对面陈刚开的五金店内,他正在摆弄一台铁制风车。
记者问:“你咋个看乡政府 ‘裸晒’财务支出?”
他说:“我们是纳税人,当然关心嘛!”
攀谈中,陈刚告诉我们,他一年的经营收入大约在10万元左右,每年要交1000多元税金。“你想嘛,财政的钱哪儿来的?还不是大家交的税收。这个钱到了乡上,咋个用的,合不合理,我们应该明白噻,对不对?”为此,他不时会“溜”到乡政府内看看公示栏,基本上是认可的。
而67岁的陈家勇老汉似乎就没有陈刚的觉悟高了。陈老汉站在公示栏前,眼光直盯着“粮食直补、低保、定补”等栏目,对财务支出兴趣不大:“这个东西是人家财政拨的钱,跟我们没有直接关系吧?”
不过他又说,他女儿陈君华在浙江宁波打工,“一家人经常上网,对家乡的事很关心。最近还打电话说,白庙的事当地好多人都晓得。”言词中透出自豪。记者采访得知,白庙乡1.1万多人,就有6000多人在外打工,他们主要通过媒体尤其是网络了解家乡的变化。
还有一个关键人物走进了记者的视线。他叫葵勇,白庙乡街上唯一的“五星级饭店”的老板。据知情人透露,乡政府都是在葵勇的饭店招待客人,这家饭店还兼着乡政府食堂的功能。
此时已是午饭时间。记者走进葵勇的饭店,四处打望,没看见店名。葵勇腿有残疾,一瘸一拐地边炒菜边说:“店子孬,不好取名。”
这个店子确实很简陋。楼三层,一楼稀稀拉拉摆了两三张桌子,二楼自住,三楼有两个小包间,窄得让人透不过气。饭店的光水泥墙上贴着一张表格,上面写着乡上工作人员就餐次数与金额,每人每餐5元,其中张映上共吃了8次,合计40元。
记者问葵勇,招待客人的标准怎么定?他说,3人至8人是人均15元至25元,8人以上是人均10元至20元,“一般不能超标,总不能让我们贴钱噻!”
言谈之间,该吃饭了,记者心里打起了鼓。想到可能要被招待,可能还会被“裸晒”上墙,我们宁可吃方便面。
须知,白庙乡有12个工作人员吃财政饭,去年每人7000元财政包干费用,即只有8.4万元“人头费”;全乡年度预算加上追加预算有16万元,而2010年白庙乡公用费同比节约开支了5万元。下午,我们又去白庙乡院坝梁村探访。在村委会墙上也看到了政务财务公示栏。不同的是,财务公示栏下有“收(借)表”,写明11039元,支出写着13383元,负2344元。遗憾的是,时间注明是 “2009年度至2010年3月份”。新的公示呢?
记者旁白
白庙乡的村民是坦诚善良的。尽管由于文化水平的差异,他们对乡上“裸晒”有不同的解读,但给人的印象是理解、支持和期待的——期待由此得到更多的实惠,从中也隐含了对干部防腐拒贪的寄望。只是,在白庙,乃至在不少农村基层政府,一些可有可无的公务开支还应精简、节约;公示的内容还应坚持完善,形式还可创新,从而真正达到权力阳光运行的公示目的。
白庙不是“孤本”也难称“样本”
如今,在许多媒体上,白庙乡以“第一个‘全裸’财务支出的基层政府”的称谓,与科技部(第一个晒财务“三公”经费的部委)、广州市政府(第一个晒财务“三公”经费的省会城市)相提并论。
但记者探访表明,白庙乡受关注并不是因为其公示的内容有多么独一无二,而是因其公示的形式——上网,成就了白庙之名。
记者在巴州区委采访时,从区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区纪委常委邓国安处得到的材料表明,像白庙乡这样公示政务财务的,已经全部覆盖全区47个乡镇、3个街道办和799个行政村、85个社区,公开面达100%。像兴文镇的政务财务公开,似乎做得更加规范,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
而从巴中全市的角度看,其印发的“乡镇政务公开实施办法”,详尽之极,完全是一份政务(含财务)公开执行手册。不过,有意思的是,在与白庙乡负责人所作的一份报告进行比较时记者发现,市、区提到公示方式时都将“网络公开”放在最后,而白庙乡却坚持把“网络公开”放在第一。
“不必搞一刀切,哪种方式最能到达群众、最利于接受监督、最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就是最好的公开。”邓国安说。
具体到白庙乡,记者去时是有点担忧的:你什么都要“裸晒”,谁还敢往你那里跑?没有人气,经济社会怎么发展?
结果让人有些意外。
我们从白庙乡2010年工作总结看到,他们去年办成了11件大事——水,完成了网管改造工程,惠及5个村、8个社、530户近2000人;电,实施了农网改造,惠及54个村、13个社、630户人;路,硬化乡村道路12公里,整治和新修村社道路130公里;招商引资取得突破,塔基公司入驻白庙,投放了55万株忍冬金银花种苗……
“仅金银花一项,3年后种植户人均可增收4000元,全乡人均可增收1500元。”张映上说,其实他们当初在网上“裸晒”财务账本,就有意图“想在产业扶持上获得外界关注”。他说,下一步准备注册“白庙金银花”,最终要把“裸晒”的成果用在发展经济社会上。
记者旁白
白庙乡在“裸晒”财务账本时,也许他们没有上升到推进农村民主政治进程、筑牢农村基层组织廉政防腐“防火墙”这一时代高度;也许,他们更想借名气发展经济、惠及民生。但不管怎么说,白庙乡毕竟在中国农村基层政府书写了第一个敢于“裸晒”财务支出细账的版本。历史自有评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成帆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商讯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