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讨论侧记
“原来那里的天都是阴沉沉的”,“原来哪有这么多像样的企业”,“原来的城镇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结束两天的参观,7月25日上午,参加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的代表在讨论会上迫不及待地分享感受到的冲击。
从参观点“原来”到“现在”的变化中,与会代表看到了自己所在地区由“现在”到“未来”的发展蓝图。重新定位发展方向,重新审视发展规划,重新选择发展路径,全省“两化”互动的战略选择,不仅给各个市州带去全新的发展理念,更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
“新一轮‘经济版图’重塑的大幕已经拉开。”有与会代表如此感叹。感叹的背后,是各市州赶超跨越的决心,更是对四川在全国发展格局中地位提升的信心。
“双加速”的关键期,走老路还是走新路?
四川用“两化”互动作答
“一主三化三加强”、“两个加快”、“两化”互动,梳理近几年我省发展的战略思路,南充市委书记刘宏建感叹:“都是四川为实现追赶跨越作出的战略选择。”
强力推进“两化”互动的时机成为与会代表讨论的焦点,他们一致的体会是:近几年四川工业飞速发展,解决城镇化滞后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在两个开局之年启动这样的战略意味着,“两化”互动将是“十二五”时期我省加快发展的主动力。省经信委主任王海林认为,工业化创造生产和供给,城镇化创造消费和需求,两者协调推进的战略思路与国家“十二五”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不谋而合。
四川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加速”的黄金时期,到底是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还是走现代产业、现代城市、现代文明、现代生活和谐一体的新路子?达州市委书记焦伟侠指出,四川已到了不得不回答的关键时刻。
四川的回答是: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这样的答案让各地的信心更足。什邡市委书记李成金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审视和谋划未来发展,什邡对率先全面完成小康社会,走在西部县域发展前列,跨入全国百强信心满怀。“这几年发展遇到的产业升级、招商引资等问题,本质上就是‘两化’互动不够的问题。”宜宾市翠屏区区委书记刘虹找到了症结所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样的答案让各地的思路更清晰。绵阳从中找到未来发展的三个关键词——“产业、科技、生态”;青川县委书记向此德的思路有了转变:在“两化”互动的格局下,招商引资项目可以适当走出县域,到“飞地园区”去,实现共建共享。
这样的答案让各地克服困难的勇气大大增加。德阳市委书记李向志认为这次会议“既有战略思考,又有系统的战术安排”。广元市委书记罗强认为,“两化”互动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的新方法。
要素加速流动的机遇期,高效还是低效配置资源?
四川用科学规划作答
“到处修修补补看来是不行了。”一位基层参会代表的发言引发共鸣。
在绵阳,在巴中,在内江……与会代表不约而同地提出,要重新认识当地的发展定位,特别是要以“两化”互动的新眼光来重新审视各类规划。“必须要有大思路、大手笔、大调整。”“两化”互动战略对与会代表影响之深,从大竹县县长许国斌发言中的三个“大”可见一斑。
与会代表认识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双轮”引擎启动后,必将带动各种要素加速流动,这无疑将是破解目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难题的契机,如何将机遇变成现实,规划是关键。
有代表抛出这样的两难选择:一根电线要么保工业,要么保群众。工业和城镇争夺资源的情况在各地并不新鲜。
这样的共性问题,应该在规划中加以解决。王海林认为,“两化”要实现良性互动,规划是龙头,而规划的关键在于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园区应该是聚集人口最大的吸引力,而不是排斥力。
“科学规划是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最重要的前提。”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认为,“两化”互动战略实施后,规划较以前最大的突破在于充分体现了产城一体的思路,“绵阳科技城的建设全程将彻底贯穿这一思路”。
“不论是产业项目,还是城镇项目都应该引进高水平的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即使是一些小县城也道出这样的豪言壮语。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樊晟建议,规划应该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对不同发展阶段和自然禀赋的地区分类采取措施,提出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和城市发展总体设想。
规划还要体现城市居民的价值需求——讨论中,这一观念逐渐成为共识。成都市龙泉驿区区委书记陈争鸣认为,只有让群众真正体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才能增强“两化”互动的内生动力。
蓝图到现实的转化期,墨守成规还是另辟蹊径?
四川用创新作答
不久的将来,一大批生机勃勃的城镇将在四川拔地而起,一大批活力四射的产业将在四川横空出世……与会代表对“两化”互动战略的种种信心汇聚成四川整体的发展蓝图。
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历程,中国几十年就要完成,“两化”互动的深度和力度已不可同日而语,其借鉴价值有限;从中国范围来看,四川“两化”互动战略的提出,走在全国前列,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将蓝图变为现实,四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两化”互动的全新格局下,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面临全新的使命。
大产业支撑大城市,产业带催生城镇群。“5785”战略,即未来5年,力争形成5条销售收入超过万亿元的产业带,7个工业增加值超过千亿元的产业、8个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元的园区、5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这将成为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无缝对接的粘合剂。
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杨洪波看来,城镇群的培育与经济区的发展不可分割,两者的结合才能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使命。
如何破解具体操作层面的难题?与会代表所见略同——应该加强政策和体制的创新。
“招商引资是‘两化’互动突破的关键。”梓潼县县长罗蒙认为,存量资源较少,只有通过招商引资,才能有东西可“化”。省招商引资局局长张谷也认为,招商引资应站在工业和城镇发展前面,为“互动”提供支撑。
攀枝花市委书记赵爱明表示,将引进大型央企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实现“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的目标。“进一步扩大本土投资,积极参与产业一体化的建设。”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的话则代表了民营企业家的心声。
资金、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是“双加速”的基础。与会代表提出发展多层式厂房和节地型项目等创新举措,同时对满足新发展需要的新政策充满期待。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作者:胡彦殊 刘云云 编辑:成帆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商讯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