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以来四川两化互动述评(下)
每一次产业的提升,都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全新动力;而各个城市的历史积淀、文化氛围、演进历程等,则为产业发展打上鲜明的“烙印”。
四川工业化率、城镇化率已经双双超过40%。按照经济规律,四川工业化、城镇化正处于双加速时期。主动有为地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成为四川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
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要把工业化和城镇化统筹起来,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四川的工业化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截至“十一五”末,我省工业化率达到43.8%,迈入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关键阶段。
与之对应的是,作为工业化发展的载体,四川的城镇化进程也驶入“快车道”。“十一五”末,我省城镇化率达到40.3%。
2003年,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实施城镇化进程的意见》,并制定了加快推进城镇化的10项政策措施。
2007年12月,省委九届四次全会首次明确提出,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要把工业化和城镇化统筹起来,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实现两者良性互动,共同促进。
发展有目共睹。自2000年到2010年10年间,四川城镇化水平提高13.49个百分点,其中“十一五”期间提高了7.18个百分点。截至2010年,全省城镇人口达到3231.2万人,城镇建成区面积约3500平方公里。
在四川,目前已建立了以成都为代表的一个特大城市,以绵阳、南充、攀枝花为代表的8个大城市,以及23个小城市和1821个镇组成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了成都平原、川南、攀西和川东北四大城市群的雏形。
同时也要看到,纵向的速度不能掩盖横向的差距。
截至2010年底,我省40.3%的城镇化水平,仍然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5位,处于中下游水平。
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导致大批农村劳动力不能及时转移到非农业岗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规模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同时,乡镇企业的发展由于缺乏城市化引导而盲目分散布局。
当前,我国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导致内需扩大受阻、第三产业发展受阻、投资拉动效益减弱,影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些矛盾和问题在我省表现突出。
两化互动必须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做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以蒸汽机发明为标志,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城市,作为工业化的载体,聚集了教育、科技、人才、能源、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
城市成为资源和要素合理分配、高效利用的所在。因此,工业必然选择城市。
我省在联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上加上“新型”二字。这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工业化、城镇化已经有了两三百年的历史。我们不能简单重复那种传统的道路,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人士阐述“新型”时,反复强调:“必须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做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因此,唯有新型城镇化才能承载新型工业化。
成都提出为软件产业造一座城。如今,全球软件20强中的11强在成都落户。天府软件园从一期发展到四期,但其扩张脚步仍跟不上企业入驻的脚步,不少企业还在“排队”等待。
为何把软件作为一号工程?这和成都独特的城市气质密不可分。不沿边不靠海,在产业选择上必须绕开物流这一瓶颈。而软件这一对物流依赖度不高的产业正是成都的选择。
“其实来成都考察前,成都也许并不是他们眼中最合适的城市,但一旦来了,这座城市就会让这些巨头不忍离去。”成都一位熟悉招商引资的人士表示,成都独特的城市禀赋——和谐包容、善于创新、稳定的人才队伍,最终留住了这些企业。
成都的探索告诉我们,城市的个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城市的产业走向。
不仅是成都,坐拥长江黄金水道的城市个性让泸州、宜宾选择了临港经济;紧邻中西部地区最繁忙民用枢纽机场的双流则把眼光盯上了“坐得起飞机”的新能源、电子等产业;攀枝花依托城市独有的钒钛资源成为战略资源基地。这些都是城市个性决定产业走向的生动实例。
位于川中丘区的遂宁正在优化城市环境的道路上前行。遂宁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地区能否加快发展步伐,取决于各种经济要素的聚集程度,关键在于地方环境对经济要素的吸引力。
近3年,遂宁引进电子企业225家,形成27类100余个产品的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为成渝配套的电子元器件、电路板、新光源生产制造基地。
这么多项目为何钟情遂宁?看中的就是遂宁的环境,一是交通区位环境,二是人居环境,三是政务环境。
遂宁认为,环境就是生产力、集聚力和吸引力。
一个故事可以看出遂宁对优化城市环境的执着:日前,经英国奥本辛斯公司高标准规划设计,遂宁席、吴二洲生态湿地公园项目建设全面展开。
席、吴二洲曾设计为电站项目,建成后除发电效益外,还将获得土地收益90亿元。但是,经过综合评估和考量后,遂宁改变了最初的设计。
宁舍90亿元,也要保一块湿地,体现出遂宁打造现代生态田园城市的魄力和决心。
科学构建全省城镇体系,加快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高水平规划和建设城市新区
工业化催生城镇化,城镇化承载工业化。但两者的关系并非仅仅如此,城镇化除了为工业化提供载体外,本身也是一个庞大的经济体。推进城镇化的过程本身也是扩大内需的过程。
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有关人士算了一笔账,城镇每拓展1平方公里,意味着1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镇。这1万人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住房配套的投入约50亿元。
“十二五”期间,全省城镇化率年均要提高约1.5个百分点以上,相当于每年135万人转移进城,带来6750亿元的投资。
规划是引领新型城镇化的“牛鼻子”。无论是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还是四大城市群区域规划;无论是城镇总体规划,还是区域中心城市总体规划,都要为产业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留足空间。县城和3万人口以上的镇都要按照城市标准进行规划建设。
省内第一条城际铁路成绵乐城际快铁尚在修建中,但它已经串起3000万人“同城”梦想。四川经济最为发达和最具活力的成都平原城市群已率先崛起。
除此之外,自泸内宜一体化发展也提上日程,有望建成西部重要的大城市密集区。川东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也日益显示出区域竞争力。
如果说一个个城市群就是一个个经济带,那么新区建设将更大地释放经济带的空间,充实经济带的内涵。城市新区将成为促进产业发展的最佳空间载体。
作为四川最大新区的天府新区正在紧锣密鼓的规划中,这将成为成渝经济区的新引擎,为四川装上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动机。
天府新区着眼于更大程度地发挥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和带动力,拓展成都和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空间,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聚集、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力争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为了让城市布局更为合理,我省还提出大力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将区位优势明显的绵阳、德阳、乐山、攀枝花、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等城市培育成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将遂宁、广元、眉山、资阳、广安、巴中、雅安和西昌、都江堰等一批地级市和县级市培育成50万至100万人口的大城市,有条件的发展成为特大城市。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作者:李秋怡 陈君 编辑:成帆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商讯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