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2010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起步之年。这一年我市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改革试验工作受到国家充分肯定;灾后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对外开放合作显着进步;城乡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快,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文明指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分别列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第三名和第一名。全市呈现出灾后重建成效喜人、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2010年成绩斐然,2011年我们乘势而上。昨日,提交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1年是我市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关键之年。按照市委部署,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省委确立的“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基本基调,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奋力推进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着力推进新型城乡形态建设,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开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新局面,确保“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8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减少。
目标一
进一步推进三次产业跨越发展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产业、新能源装备和高性能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深入推进高新区创建世界一流园区、经开区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汽车)示范基地。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物流商贸中心,大力发展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加快发展旅游会展业、培育新兴服务业,扎实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成都服务品牌。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继续抓好400万亩粮经丰产示范工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生态有机农业,加快建设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完善城区菜市场配套设施,加强专超对接和农餐对接,确保主要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
目标二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合作
在推进招大引强上再上新台阶。充分发挥欧盟合作产业园、新川创新科技园等载体作用,大力吸引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知名企业落户。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和到位内资均增长30%以上。
在深化区域合作上实现新突破。深入推进成都经济区建设,加快都江堰“10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闽彭产业园”等合作园区建设,积极参与成渝经济区建设,全面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港澳台等地区经济合作。
在提升国际化水平上取得新进展。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等服务贸易,着力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全面提升为在蓉外籍人士和外国领事馆服务的水平,积极开通更多国际直飞航线和国际货运航班,加快提升城市的国际化功能。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
目标三
进一步深化综合配套改革
深入实施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完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房建设项目136个。提升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创新农业农村投融资机制。完善“三农”投资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农村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农村融资配套服务,加快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和灾害风险转移分摊机制。
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社区居民自治改革,健全社区综合服务体系,推广社区物业管理模式,完善社区事务听证、民主决策等居民自治制度,做好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共建和谐平安社区。
目标四
进一步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
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培育发展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创新型龙头企业。推进国家软件、民用航空、生物、信息、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增创一批国家级科技园区和基地,培育形成产业功能区科技竞争优势。
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加强科技中介服务,加快建设国家级实验室等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加强中国(成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和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建设及创新型人才资源开发,积极引进海内外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经济社会建设紧缺人才。
加强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强化单位土地投入产出强度约束,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加强城市建设用地集约节约的二次开发利用。规划建设第二水源,全面开展中心城区河道专项治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继续抓好龙泉山脉生态植被恢复工程,扩大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
目标五
进一步加快城乡现代化建设步伐
着力加快功能区和示范线建设。深入开展示范线建设,着力整县、整镇、整村集成推进,完成绕城高速、三环路、成青快速等绿道建设项目,基本形成绿道网络体系,新建和改建11个城市公园。着力强化交通通信枢纽建设,全面加强通信枢纽建设,打造国家级第三方信息灾备基地。全面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地铁2号线东延线和4号线,建成人行天桥20座,加快构建中心城区快速路网和人行慢行系统。
着力提高城乡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交通综合管理水平,完善城市交通信息综合采集与智能处理系统。深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积极缓减城区交通拥堵。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确保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5天以上。
目标六
进一步提升城乡社会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颁布实施《成都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完善教师“县管校用”制度,实施“常青树”计划和小学更新计划,实现全市校园网覆盖100%,全面完成233所公益性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建设,确保每一乡镇至少拥有一所公益性幼儿园。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推广全民健康体检。加快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标准化建设,完善农村三级卫生网络,积极推行家庭医生试点。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创建全国民办博物馆发展示范城市。广泛开展“运动成都”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城乡居民身体素质。
扎实推进平安成都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居住证制度,开展全国安全社区建设试点。积极创建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完成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和避难场所建设。
目标七
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千方百计扩大城乡就业。扩大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退役军人、城乡就业困难群众等重点人群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加快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积极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
加快完善城乡社保体系。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同一区(市)县城乡低保标准和“三无”人员供养标准统一,完善城乡低收入家庭信息比对系统,实现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大力支持慈善和红十字事业发展,做好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工作。
切实加强城乡住房保障。完善统筹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实现住房保障城乡满覆盖。深入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严控房价出现不合理上涨,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目标八
进一步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市人大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高度重视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深化全国法治城市创建,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体系和民兵预备役建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着力提升行政效能。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扩大企业注册登记“一窗式”并联审批范围,严格行政问责,完善主体明确、层级清晰、具体量化的岗位责任体系。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贯彻落实省委“四个特别”要求和市委八项规定,深化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