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凤凰卫视
 
锦江模式: 走出养老服务新路
2011年04月01日 15:01成都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我们能享受服务券?免费的?”乍一听,居住在锦江区武成大街35号平房20号的李春廷老人以为自己听错了,专心听取了福字街社区主任李成荣的介绍后,老人眼角有些湿润,随后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现在政策太好了!”。上月29日,申报养老服务券的工作在锦江区64个社区全面铺开,根据不同的情况,锦江区的老年朋友可领到每月最低40元,最高每月160元的养老服务券。用这些服务券,老年朋友可免费用于保洁、代购、上门洗衣理发、物业维修、法律援助、心理疏导、日间护理、就餐等。发放“养老服务券”,锦江区每年将支出3000余万元,锦江区也成为全省第一个推出该项服务的区域。
  
  “发放养老服务券,是锦江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让人民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用爱心和孝心托起老年人幸福的一项具体行动。”锦江区委书记周思源如是说。
  
  养老,上至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下至我市正在召开的地方“两会”,都是众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词”。中国正面临着一场人口老龄化的无声挑战,破解养老难题广受关注,2月11日,民政部发布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指明了“十二五”期间中国养老服务建设体系的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设形成制度完善、组织健全、规模适度、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去年底,锦江区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随后,相关配套文件密集出台,形成了养老服务八大文件政策体系,与此同时,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道养老关爱中心、社区养老关爱站“三位一体”的养老管理网络随即建立。半年时间不长,但锦江区的养老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方式。
  
  养老服务 模式
  
  整合辖区资源
  
  政府“唱戏”变“搭台”
  
  示范点:书院街街道
  
  来到书院街街道办事处为老助残关爱中心门前,拿出自己的为老服务卡轻轻刷一下,家住成都锦江区天涯石社区的61岁老人黄美华便进了关爱中心。在这里,她可以在图书角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也可以在健身角的跑步机上运动,还可以与其他老人在电影角看电影或是一起打牌。关爱中心成了老人们居家养老的新去处,而这里进行的所有文娱活动全都免费。
  
  对和黄美华一样曾经孤单寂寞的老人来说,关爱中心彻底改变了她们的生活。“地方不远,我走路就能到,在那里可以唱歌跳舞,我还认识了许多新朋友,生活过得满意极了。”黄美华笑得开心。
  
  蒋森是书院街街道办事处为老助残关爱中心负责人,37岁的他原来是一家汽车店的销售管理人员,去年9月进入书院街道办事处文化活动中心管理运营,得到办事处和老人们的认可后,于去年11月注册成立了现在的书院办事处为老助残关爱中心。
  
  “从成立社会组织到现在,所有的硬件和人员工资都由政府投入,但在政府引导下,发展起来之后就要自给自足了。”蒋森说,在起步初期政府采取“投入加帮扶”的政策,不过政府的要求也很明确,要逐步自我发展,不能一直“拄着拐杖往前走”。
  
  现在,蒋森注册成立了和美之家家政服务公司,迈出了自我发展的第一步。聘请的两名服务人员都是辖区内的下岗职工,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帮助辖区困难家庭解决了就业问题。下一步,蒋森还打算筹建爱心超市,逐步实现自立。
  
  目前,书院街道办事处已经与5家定点服务机构签订了协议,包括律师事务所、食堂、家政等机构,定点服务机构根据情况为辖区内的老年人提供20%左右的优惠。“一方面是觉得有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虽然利润少了,但如果很多老年人愿意来,也能带来经济效益。”在定点服务机构之一的国防工办招待所食堂负责人牟伟看来,这是一件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事情。
  
  “通过初期的投入和扶持,培育出了一个巨大的养老市场,再通过整合辖区资源,调动各种力量共同推动养老事业发展,不但减少了政府的包袱,推动养老事业良性发展,也使辖区企业挖掘到未来经济产业中的‘下一座富矿’。”书院街街道党工委书记贺涛说。
  
  借助现代信息
  
  实现智能化养老
  
  示范点:莲新街道
  
  “我年纪大了,眼睛又有残疾,儿女不在身边,以前一个人在家里就是病了都没人知道。现在好啦,只需打个养老中心的服务电话或按下一键通,中心的服务人员很快就上门来了,方便得很!”九眼桥社区居民68岁的蒲荣书兴奋地说:“最大的好处还是中心给我们老年朋友免费提供的这个服务平台,我们可以在这里和同龄人聊天、交朋友,大家也可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政府真是为我们老年人办了件大好事,现在的日子可真是开心啦!”
  
  推进养老服务,在社会建设和利益的结合之下,莲新街道与我市最大的保洁公司正禾家政公司展开了合作。街道提供场所,正禾家政公司提供电脑等硬件设施及其自主研发的软件,并充分发挥企业成熟的管理经验,成立了社会组织——福蓉养老服务中心,承接辖区养老服务工作。
  
  “我们这套系统具备国内领先水平,一是为辖区内的老年人及服务机构编辑、建立准确详实的资料数据库及服务档案,便于分析、查询和管理;二是自动识别显示系统,客户来电需要服务时,系统自动识别并显示客户所处具体位置、服务需求,同时显示出离客户最近的服务人员。”正禾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安先一边演示着他们开发的为老服务软件,一边介绍说:“我们还有业务安排管理系统,接单后,进入业务安排管理系统,安排最近的服务人员提供服务;还有质量跟踪管理系统,服务人员为客户服务完工后,由后台工作人员采用电话回访或短信、网络平台等方式回访客户,进行质量跟踪调查,并给予及时处理;你看,这是智能提醒系统发挥的作用,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如生日、结婚纪念日或其它重要节日,系统会及时提醒,而后由工作人员做出具体安排。”
  
  “简单地说,该系统以老年人数据库、呼叫中心及智能终端产品为基础,构建应急救助、生活帮助、主动关怀三大服务方式;可与区、街道、社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紧密结合,既为信息化居家养老提供了服务载体,又全面提升了居家养老的服务水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是我们的服务理念。”正禾公司总经理游才勇补充说。
  
  “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了智能化的居家养老服务运营新模式。智能化养老服务,养老服务变得更快捷,服务水平也将得到有效提升,而且,智能提醒系统的运用,老人也感受了亲切与温馨。”莲新街道党工委书记黎焰飚说。
  
  以小区物业为平台
  
  探索社区为老新模式
  
  示范点:狮子山街道
  
  “喂,请问是为老服务站哇?麻烦你们派个人来帮我做个保洁嘛!”家住万科城市花园的周南南和吕建军夫妇是一对空巢夫妻,儿女远在美国,老人挂上电话几分钟后,服务站派出的保洁人员就带上工具上门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打扫,而服务的价格也比市场价格低得多。同样,81岁的朱雅先老人也体验到了居家养老带来的便捷,老人说:“平时儿女都在上班,我自己一个人上下楼又不方便,想买个东西都恼火。自从有了为老服务站之后就好多了,我都找他们帮我代购了很多次鸡蛋、米、油这些了。他们还不定期的上门来帮我免费做健康检查,太巴适了。”自从万科社区为老服务站成立之后,这里的老人都能享受到如此方便的居家养老服务。
  
  据了解,狮子山街道万科社区为老服务站,是狮子山街办依托万科城市花园物业公司,将物业服务公司自身的专业服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社区的医疗卫生、家政、维修、商场、餐饮等各种可用社会资源整合而建成,为辖区广大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专业平台。这种以物业公司为依托,物业员工为骨干,社区各类志愿者为补充的“三位一体”为老服务新模式,为辖区老人的晚年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幸福和欢乐。
  
  万科物业有限服务公司城花项目经理庞仕敏说:“万科作为‘企业公民’的践行者,依托万科物业服务平台,开始研究并尝试在狮子山街道万科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并在万科城市花园成立了‘幸福之家——万科为老服务站’,‘服务站’以‘空巢老人’为关注核心,在居家、健康和养老生活方面提供服务,希望能够为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提供一些经验。”庞仕敏表示,当初只是希望为业主提供长者增值服务,后来跟狮子山街道办事处不谋而合,于是就成立了为老服务站,并希望以此为引导,号召更多的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来关注老年群体的社会化赡养。目前,狮子山街道万科社区为老服务站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为重点,不以盈利为目的,将有偿微利和无偿服务相结合,提供居家无忧、健康悦心、多彩生活、亲情在线等四大项目,服务内容涉及家庭保洁、代购代办、医疗服务、文体活动等20多项。针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和个性化需求,为老服务站还专门聘请了具有老人服务等相关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以期为社区的老年人提供更舒适、专业的服务。
  
  “养老还需专业化,专业化的公司利用其职业化的员工队伍,标准化的服务规范,成熟的市场化运作,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更加标准化、专业化、亲情化、全天候的优质服务。”狮子山街道党工委书记辜金山说。
  
  探索社会化路子
  
  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
  
  示范点:成龙路街道
  
  “好球,再来!”昨日,家住成都锦江区金象花园社区的65岁老人刘志忠大爷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成辉东路187 号金象花园社区的“爱乐园”内新落成不久的成龙路街道办事处为老助残关爱中心,和街坊老伙伴们打起了乒乓球 ,旁边健身器材上的老人们一边运动,一边拉着家常,不时发出阵阵欢笑声……
  
  “以前这里是条水沟,现在政府出钱把它打造成为老助残关爱中心,不仅环境变美了,还给我们老年人免费提供了这么一个园林式的休闲健身娱乐场所,这真是太好了!”家住金象花园的王玉莲婆婆兴奋地说:“我们老年人在这里不仅可以健身,还可以看书、看电视电影、棋牌娱乐,对了,还有免费的健康知识讲座。现在的政府真是好啊,给我们老年人办了件大好事。”
  
  位于金象花园社区“爱乐园”内的成龙路街道办事处为老助残关爱中心,采用造型典雅秀丽的江南园林风格,游廊 、亭子、木椅、绿树、鸟鸣……给人的感觉像是进了江南的度假村,难怪来此的老人们笑得合不拢嘴。据了解,成龙路街道为解决为老助残关爱中心建设的规范化以及今后运作的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积极探索引入社会组织走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路子。引入锦江区妇幼保健院这一知名企业,采取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运作方式独立管 理,为辖区老人及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指导、健康讲座、文化娱乐等专业化的服务项目。
  
  “从国外来看,社会化养老经验就是政府投入不大,对我们而言,养老事业才起步,政府的资金也有限,更不可能大包大揽,采取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运作方式,应该是一条特色之路。” 成龙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永平如是说。
  
  养老服务 亮点
  
  “三位一体”
  
  构建养老服务新格局
  
  三圣街道大安桥社区77岁的伯得才大爷来到小区养老助残关爱站,掏出关爱卡一刷,他的个人信息就从电脑里显示了出来。走进室内,几个相约的老邻居已经在这里玩开了。伯大爷对康复室的健身器材特别感兴趣,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他蹬上慢速跑步机。随着脚下履带的转动,老人十分高兴,“真是太好耍了。”下了慢速跑步机,老人兴致不减,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老人又尝试了上下肢训练器、捶球训练器等。老人说:“啥叫幸福?这就叫幸福。”
  
  大安桥社区关爱站由小区的两套房子打通改建而成,面积约240平方米,电脑、电视、各种医疗器材、图书棋牌一应俱全。在旁边还设置有体检室,社区医护人员随时在这里为老人服务。为照顾视力不佳和腿部残疾的老人,房间内沿墙均设有扶栏和盲道。
  
  关爱站工作人员李燕说,小区有30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目前已基本完成了数据采集和录入,关爱站为每位老人家都安置了一键通,老人如果在家不方便,只要按下一键通,可提供上门服务。
  
  目前,像大安桥社区这样的关爱站,锦江区已在每个城市社区建立,在这些关爱站里,老人可享受到免费基本服务,包括文化娱乐、康复健身、健康咨询体检、法律援助等,也有低偿的个体需求服务,包括日间照料、家政服务、理疗按摩等。
  
  社区建立“养老关爱站”,街道建立“养老关爱中心”,区级成立“为老服务指导中心”。锦江区老龄委有关负责人说,在机构设置上“三位一体”,在服务上统一标准,让全区所有老人都能享受温馨服务,安度晚年。
  
  三大方式结合
  
  走出养老服务特色之路
  
  在养老方式上,锦江区坚持居家养老、社区托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
  
  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其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通过整合政府的应急队伍、社会专业服务机构及社区志愿者和社工、义工队伍等力量,为老年人提供便民家政、用餐服务、医疗保健、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习、应急救助七大类服务。
  
  社区托老服务是社会托老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寄托性的日间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休闲娱乐、膳食配餐、就诊陪护等综合服务。总投入达1500万元的16个街道养老助残关爱中心、64个社区养老助残关爱站基本建成,实现了服务区域满覆盖,在为社区老年人走出“小家庭”,融入“大家庭”提供平台的同时,也为老年人、残疾人的交流开辟了窗口。
  
  机构养老则是以设施建设为重点,建设适应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学习、娱乐、健身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以及集医疗、护理、养老为一体的老年康复中心等,重点供养“三无”老人、贫困重度残疾人等政府托底的困难群体。目前,由锦江区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兴办的保障型养老机构、康复型养老机构6所,床位数1000余张。“十二五”期末,全区将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7—10所,床位数达3000张以上,为老年人提供不同需求。
  
  养老服务券
  
  传递出爱心和幸福
  
  3月9日,书院街街道办事处为老关爱中心。84岁的孤寡老人王俊清接过志愿者送上的200元为老爱服务券时,眼角闪着泪花。用王俊清的话说,受了一辈子的苦,没想到老了能享到这样的福。
  
  锦江区民政局局长吴海乐介绍说,全区性质的养老券将在6月底前发放第一批。对于书院街街道办事处发放的为老爱服务券,锦江区委副书记张松给它命名为“地方券”。先行试点发放的“地方券”,已经赢得了老人们的激动眼泪和幸福的笑容。
  
  书院街办为老助残关爱中心利用前期筹集到的2万余元善款,为辖区的8位老人准备好了一年的服务券。“每月每人享受200元的服务,其中100元是固定服务,另外100元是老人自主选择的服务。”关爱中心负责人蒋森介绍,固定服务是每月为老人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和房屋清洁,其余的100元服务则由老人自己选择。
  
  如今,拿到首批服务券的8位老人已开始享受服务。肖成东老人就给辖区内为老助残服务共建单位“诚诚理发店”打了个电话,要求理发店上门为自己理发。肖成东今年84岁,家住东安南路,由于没有亲生儿女,一直一个人独居。“打个电话就能免费享受到需要的服务,生活是真的好起来了。”老人高兴地说。
  
  延伸
  
  “我们按照老年人的不同情况,对服务券的发放金额进行分类,服务券只能用于享受服务不能兑换现金。”锦江区老龄办主任易光西介绍,对于60岁以上的困难老人(孤寡、空巢老人)每月发放160元服务券,80岁以上的老人获得60元左右的服务券,70岁以上的老人获得40元服务券,而凡具有锦江区在册户籍且居住在户籍地的,或在锦江区范围内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且居住满3年以上的80周岁以上老人,也均可享受每人每月40元的养老服务券。
  
  6月底前,总共3000余万元的服务券第一批发放到老人手中。用这些服务券,老人们可换来主要包括生活照料、老年餐桌、家政服务、代购服务、康复护理、心理咨询、精神慰藉、便民门诊、临终关怀等服务。
  
  锦江区民政局局长吴海乐说,“居家养老服务券”是指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服务需求,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发放的、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养老服务的券证。吴海乐说,4月15日前,符合申报条件的老人可到社区申报,并将进行公示,街办将进行审查,区老龄办备案。“6月底前,将发放第一批养老服务券。”
  
  按照规定,使用人持养老服务券可在本街道辖区居家养老定点服务机构和社区定点托老服务机构购买服务,养老服务券只能用于向定点服务机构购买经批准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不得用于支付药费、购买其它商品或其它形式的变现。
  
  据透露,锦江区首批街道辖区居家养老定点服务机构和社区定点托老服务机构也将在4月10日左右产生。吴海乐说,养老、托老定点服务机构的确定,享受服务的老人将起到重要作用,“老人可推荐,也最终由老人投票选择最终的养老、托老定点服务机构。”
  
  按照锦江区的文件规定,居家养老定点服务机构、社区托老定点服务机构由符合相应条件的机构向社区老龄工作站提出书面申报, 社区老龄工作站组织受益群众在申报名单中选择,并报街道办事处。“现在的重要条件就是群众满意、服务优良、价格最低。”
  
  为什么要采取发放关爱服务券的方式?“过去对老年人的帮扶,一般采取捐钱捐物或者政府发放补贴的方式,但这一方式往往有个弊病,就是家庭贫困的老年人常常将钱存起来,或者把钱给需要帮助的儿女,老人的生活并没有因为补贴的发放而发生实质性变化。”
  
  养老服务 背后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建设“社会协调发展创新区”
  
  养老涉及千家万户,事关人人,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养老服务年投入超过3000万元,如此慷慨,与锦江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一脉相承接,一直以来,该区以建设“社会协调发展创新区”为目标,大力加强以社会管理创新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推进物业管理全覆盖,数十万人享受到了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大力推进旧城改造,居住在低洼棚户区的居民实现了住上高楼大厦的夙愿;在全市率先免除了正住户籍基本殡葬服务费,今年又将试点免费读高中,而成年后只要不挑不选,24小时内即可找到工作,“从‘摇篮’到‘坟墓’,锦江区将形成一套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条龙保障制度”……
  
  去年底,锦江区下发了《关于建立共创共享机制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社会建设的意见》,《意见》旨在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广大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意见》提出,力争用2—3年时间,使广大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在更高水平实现“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努力形成全区人民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生动局面。2010年7月2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首届“中国城市民生建设调研成果发布会暨中国城市民生建设论坛”,锦江区荣获“中国最关爱民生区”称号,获得这一称号的,全国只有10家。
  
  纵观锦江区这几年的改革发展历程,更加突出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大手笔投入养老事业建设,得益于锦江区几年来系列改革所作出的铺垫。
  
  2008年起迈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当年6月,锦江区印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街道办事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决定》,决定将街道办原来承担的招商引资、协税护税、固定资产投资、经济统计等经济管理职能彻底剥离出来划归政府相关部门。改革后,街道主要负责基层党建、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社区建设、安全监督、应急管理、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8个方面35项具体职责,将工作重心从发展经济转移到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上来。
  
  2008年10月,锦江区又伸出了城乡社区治理机制改革的拳头,随着《关于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机制,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意见》的下发,社区回归到了居民自治组织的本位,社区治理变革,带来了锦江区64个社区深刻变化:先前由社区包办的事项,锦江区在全区设立的28个社区公共服务站,按不低于户籍人口4000户的标准实行覆盖,办理与社区居民民生事务密切相关的劳动保障、社会救助、残疾、教育等14个部门5大类62项服务事项。
  
  去年3月,锦江区又启动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改革探索。从破解我国现行社会组织管理登记制度难题入手,降低社会组织准入门槛:实现登记备案双轨制,由重入口登记向准入和日常监管转变,并从备案登记、资金扶持、购买服务和监督评估等方面,整体推进了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改革。如此,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社会需求。
  
  “两年实现三步走,这些改革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计划、渐进式的,”锦江区委书记周思源说,三大改革又为目前的养老服务等社会建设作好了铺垫,“没有了经济和招商指标的重任,街道才可能腾出手来抓好养老服务工作,通过培育社会组织,激发他们的活力,又为抓好养老服务工作建立了载体,社会组又在养老服务中通过低偿的服务,实现自我造血。”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夏 茁
城市资讯
各地要闻 城市趣闻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