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瑞:用专业追求水治理极限的顶级专家
商业
商业 > 正文

张智瑞:用专业追求水治理极限的顶级专家

无论是给水排水工业工程项目还是市政水工程难题,近20年来,张智瑞的学习和职业轨迹始终和“水”有关。从早期着力攻克提高水循环使用率,到为几十万人供水和守护一汪饮用水,张智瑞的梦想就是在这个行业不断死磕,去追求水资源应用高效低耗低污染的极限。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国水治理技术发展的历史。在张智瑞看来,中国的水治理技术不比任何国家差,甚至在很多领域达到了极为领先的水平。但在国家经济转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的过程中,节能减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成为张智瑞在这个行业永远保持旺盛斗志的力量源泉。

最骄傲曾解决几十万人的饮水难题

张智瑞,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教授级工程师,同时也是成都分公司的负责人。从本科选择给水排水专业以来,几十年如一日,他已经成为水治理行业内极具影响力的项目带头人。

2006年,研究生毕业后的张智瑞进入中冶京诚从事工程设计工作,在这样的团队中要做到优秀并不容易。资料显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1月28日,是由走过50多年光辉历程的中冶集团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改制设立的股权多元化的大型国际化创新型工程技术公司。

2019年9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2019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拟认定企业名单公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在列。 2020年4月,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名单。

就是在这样专业化极高且高手林立的公司,张智瑞经过15年的学习和磨练,逐步走上了项目负责人的岗位。2009年,他担任宣化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东厂区污水处理与回用工程的技术负责人,最终,这一项目不仅圆满完成,还获得同年全国冶金行业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自此之后,张智瑞每年都要带队攻克几个大项目,截至目前,他负责的重大项目达20余个。这些项目不仅大多数都获得了行业大奖,他个人也是获奖无数。

尽管得到很多行业和部门的嘉奖,但谈起最骄傲的项目,他毫不犹豫地说是成都市温江区自来水软化项目。这个当年被称为温江区2010年第一号民生工程的项目,让张智瑞真正感受到自己的特长造福几十万百姓的快乐。

早在2008年,四川当地媒体就曾报道,市民称成都市温江区的自来水烧开后,沉淀的水垢多得离谱,用自来水泡的茶和桶装水泡的茶在颜色、味道上都有较大不同,“感觉有些不正常,不知会不会危害身体?”市民表示。

然而据更多群众反映,温江自来水烧开后沉淀太多的现象由来已久,老温江人在用自来水煮饭前,都会先把水烧开,过滤后再下米。“我们一般不饮用自来水,几乎每家都有饮水机,饮用桶装纯净水。”

对于这一现象,官方回复表示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是自来水的硬度偏高,但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实际使用中,当地的水高温烧煮会形成大量水垢,可能造成管道堵塞,给生产生活带来不便。饮用没有煮开的高硬度水,部分人群有可能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如腹泻等。煮沸以后,硬度降低,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2009年,张智瑞担任总设计师,和他的团队开始介入这一项目,来到温江经过实地走访和调查后,他发现,只要对温江区的4个厂站进行水质改善,进行软化处理设计,就能解决问题。最初,张智瑞设计了几套方案。由于受占地面积和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在比较石灰纯碱工艺、膜法软件除盐工艺和例子交换软化工艺等几种方法后,他最终决定选择钠离子交换工艺作为软化水处理的主要工艺。

方法确定了,但这一方法从未如此大规模的使用,是否会存在风险?“用离子交换原理来进行水净化并不是什么新技术,一方面是过去这种方法大多使用在工业用水上,另一方面是即使用在饮用水的净化也是小型净化器。”张智瑞介绍。不仅如此,他还敏锐地注意到,位于温江区附近的自贡市就是有名的盐产地,盐可以提供大量的纳离子,进而能低成本又高效的进行置换反应。

从最初想到用一些食品级的树脂实行离子交换法改善水质到最终确定使用,张智瑞进行了大量的论证和推理,并发表了论文《离子交换软化法用于市政给水处理工程设计》。随后,他正式像有关部门提出了这一创新型的构想,在经过多轮沟通和推演后,各方都同意使用这一方案。

这一方法采用后迅速产生成效。当地官方媒体报道,2020年6月29日,成都市温江区自来水公司及四川金强自来水公司金马、天府水厂水质改善技术改造工程带负荷通水成功,其软化水规模达到每天43200立方米,这是全国首例市政自来水软化项目。

媒体表示,作为温江区2010年第一号民生工程,温江区自来水软化工程(温江区区自来水公司水质改善技术改造项目)采用国外先进设备,运用离子交换原理,使水中钙、镁离子与交换剂中的阳离子(Na+)发生置换反应,去除硬度。在离子交换工程中,树脂结构本身不发生改变,溶液中的离子扩散到树脂分子结构中发生交换,被交换下来的离子以同样途径扩散到溶液中,保证产水的安全可靠性。

从效果来看,软化水站通水运行稳定,各项指标良好,业主对工程质量和运行情况给予高度肯定。该项目不仅在市政自来水软化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更进一步增添了中冶京诚市政板块总包业绩。

谈及这个项目结束后获得的极大社会关注和各种奖项,张智瑞觉得最开心的是自己的专业真正解决了几十万人的日常生活难题。“能够用自己的专业帮助大多数人生活得更好,这是对自己职业生涯最大的嘉奖。”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法在温江获得成功后,2012年,面临同样问题的两个地区也采取了这一方法对自来水进行软化,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无限的极致

在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凭借极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攻坚克难的精神,张智瑞几乎都完美的解决了各种难题,完成了诸多项目。但谈到印象深刻的项目,他提到了承压一体化设备的研发过程。

“这套水处理设备本身带压运行,是封闭设置,所以在发现问题的时候根本无法立即让设备停止并进入内部查看,只能去想象水在设备的内部是怎样的流态,怎样的过程。”张智瑞回忆,“你只能看到水从一端进去,另一端出来,但它在里面究竟怎么运动,全靠想象。唯一能判断的标准,只有出口出来的水质。”

张智瑞说,这套系统2013年开始做设备原型,2020年申请了专利。回想设计初期,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当年设想了很多种内部水利模型,都只能模拟内部的形态,和现在可以靠自动化和数据模拟内部系统完全不同。

不仅技术上受限,另一个重大限制来自于经费。“每一次改动你都得花钱!可是预算就这些,你也不好意思总去让公司加预算。”张智瑞说,设备、技术、资金的限制,让他们不断的改变思路,扩宽研究领域,原来只想在设备内做沉淀,后来延展到要做过滤和污泥处理等环节。

“要在带压系统里实现水和泥的分离,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障碍。”在攻克这个难点很长时间后,他们决定改变运行方式,顺着这一思路,经过多次改良,该设备最后到今天的成品非常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最困难的时候,我们都是自己动手改设备。”张智瑞说,项目早期经费充裕的时候,他们对设备的改动都是采取焊接的方式,后来发现焊接的拆改成本较高,又改成螺栓连接。

在克服一系列困难的过程中,让张智瑞感触深刻的还有不同行业和工种之间的交互融合。“比如你是一个工程师,你的动手能力是比不上专业工人的,所以你要跟他们多沟通,多问问他们哪种形式最合适、最省钱。”

智慧是掌握在劳动人民手里的。张智瑞说,原来设备里面有一个弧形的装置,这种非标不定形产品要单独加工的化成本非常高,后来工人们建议,用折压的方式也能达到目的,但大大降低了成本。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套设备不仅在专利上获得诸多认可,每年的销售额也都是数千万量级,张智瑞和他的团队也因为一次次的攻坚克难获得了行业的肯定和赞赏。

20余载不忘初心再出发

在以工程研究为核心的过程中,张智瑞慢慢从工程师到技术负责人,目前更担任了分公司负责人。问及他更喜欢做研究还是更喜欢做管理,他表示只要是能推动行业发展的事,他都愿意去做。

谈及自己的优势,张智瑞表示首先最受益的就是不断突破学习,尽管本科学的是给水排水专业,因为实际工作需要去解决各种问题,就只能不断的突破学习新专业知识。“现实工程中的问题不是独立的,是交叉影响的,比如我还需要去学热力学,材料学,只有跨行业去学知识,才能实现技术性的突破。”张智瑞说,实业中的技术突破更偏向落地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设计到的知识和专业会相对更为融合和复杂。

从做技术到做管理,张智瑞认为自己爱与人交流的天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一次次的交流中,他了解到工作中各个环节的重点,也让对方充分了解自己的需求。他表示,有时候交流比从书本学习对于解决问题更实用。“比如有些知识通过书本的话你要几个月才能学完,但实际时间不允许,这个时候你只要谦虚去找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直接请教,很快就能解决问题了。”在他看来,工程学科目前的理论知识突破并不多,但实际应用的知识则更新非常快,更需要以实践的眼光去储备和学习知识。

对于如何快速学习所需知识,张智瑞表示最重要的是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这种爱较真的习惯早在他工作初期就已经形成。刚工作时,张智瑞拿到老师傅给的图纸不是直接照着去做,而是要先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包括研究背后的理论模型等,这种较真精神让他很快成长和提升。那些年,张智瑞不仅得到了前辈们的肯定,更在理论方面迅速形成自己的体系,支撑前辈和同事们的实践经验。“了解内部模型后,当事情有了变化,你就能从理论角度快速去做出改善,这才是真正的融会贯通了。”张智瑞说。

和早期做技术相比,做管理后的张智瑞更多的精力是在做沟通。“要跟更多非专业人士去做沟通,获取更多的支持,为行业的普及,项目的落地做更多的工作。”他说。

尽管离开技术岗位,但让张智瑞感觉最骄傲的事情是,现在公司和行业很多人用的技术模型还是他当年摸索出来的,现在大家在用的时候都会想到他。“希望以后能留下更多这样有用有价值的东西,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

如今中国的水资源低耗能和净水技术已经非常先进,尤其在一些缺水地区,低耗更是做到了国际顶尖水平。但在张智瑞看来,水资源的节能减排是没有尽头的,节能的尽头还是节能,水污染治理好了我们还有残渣治理。从业20年,他依旧不忘初心,在水治理事业上再次出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