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说完美主义,理想主义,极端主义等等,如今又有了一种新的说法即极致主义。极致主义不是完美主义,也不是极端主义。极致在字典中的解释为最佳的意境、情趣;达到的最高程度。意为凡事都要求做到最好,做到最精。顾名思义,极致主义就是凡事都做到做好,最精致。
追求极致不单是追求完美,更是成功者的态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极致本就是永无止境,只为点滴的提升。关注细节,全力以赴,追求完美,时刻提醒自己要有精品意识,每个细节做的优于他人,就会卓尔不群,这就是极致主义。
现代企业都应追求一种极致的心态。认真仔细做好一事一物,更是一种成功者的心态,是一种追求完美的最高境界。以追求极致的态度,终将获得比同行业内更多的成功机会,这是企业能力提升的最好证明,也是企业品牌的一次积累。
四特酒,不可复制的极致佳酿
上品美酒,得之天赐。四特酒的酿造地——樟树,早在3500-4000年前,先民们就开始在这片土地上劳动、生活,并开始了酿酒的历史。凭借不可复制的自然生态条件和生态酿造技艺,酿出了中国特香型白酒领军产品。
白酒作为一个传统而又特殊的行业,除了对深厚历史的尊崇与重视,原产地的概念也越来越为人所关注。一方水土养一方“酒香”,传统白酒香气构成主体由发酵过程形成,而发酵的关键是微生物。中国广阔的地域、气候、原料、水质等皆有差异,因此各地微生物菌群不尽相同,酿出的酒也风味不同,各具特色。
四特酒的酿造地樟树市,位于赣江“出山口”,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润,光照充足,年均272天无霜期,具备适合酿酒的纯天然生态环境。17℃的平均气温以及富含各种矿物质的土壤,为酿酒微生物的生成和繁衍提供了优渥的自然条件。降水量充沛,天然水系发育旺盛,其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水质清澈透明,显微酸性,硬度较小,是白酒酿造的绝佳水质。四特酒发酵的窖池,采用龙虎山特有的红褚条石累砌而成。龙虎山为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冰川时期形成的丹霞岩,本身还有复杂的微量元素,其粒状碎屑和泥状胶结结构的红褚条石,亦石亦泥的质地,被水溶解后生成钙化沉积,吸水性强且防潮,长期发酵养成庞大独特的有益微生物生态体系,使四特酒在发酵过程中,酒体的矿化与活性化大大增强,众多复杂的有益菌群充分融合,酿成清香醇纯的特香酒体。
独特的地缘气候,注定了四特酒香型独树一帜,且不可复制。而四特酒特有的生态酿造技艺,更是支撑四特酒品质的基石。
将传统工艺发挥到极致
南宋诗人陆游曾咏叹:“名酒来清江,嫩色如新鹅”(樟树原名清江),可见当时樟树美酒已久负盛名。四特酒便起源于樟树地区流传的“清江土烧”。后被明代科学家宋应星载入《天工开物》中。天工开物,“天”指大自然,“工”指技艺,“开”指开发、制造,“物”指有用之物。“天工开物”即按照大自然的客观规律用人工的技巧,开发制造出有用的物品。四特酒的酿造工艺就是遵循了这个规律。
在四特酒厂,有一段耳熟能详的口诀:“整粒大米为原料,大曲麦麸加酒糟,红褚条石垒酒窖,三香具备犹不靠。”四特选用江南特产的精制大米,外形圆扁,口感柔滑,水源则来自于悠悠赣江天然水系。大米不经粉碎、浸泡,原粒直接与酿液拥抱,再与酒糟混蒸。酿酒过程采用传承百年的“续渣混蒸,三进四出”传统工艺,在当地特有的红褚条石垒砌而成的窖池中,奏起自然的篇章。如此工艺,不仅牢牢锁住了大米中丰富的植物性蛋白、维生素B族等营养成分,更是保证了大米的原香不被流失,让四特酒的特香来得如此纯粹,如此强烈。在微生物的柔情催化下,一切来得如此天然。
如此精良、繁复的制作工艺,是酿酒先辈们怀着对酒的崇敬,不断尝试、不断从大自然中转化灵感而来的。而四特人更是将传统工艺发挥到极致,流传千年的白酒酿造工艺,在酿酒师口传心授的领悟过程中,形成四特独特的酿酒艺术,塑造出四特酒“三香俱备犹不靠”的独特风味。
四特酒之所以广受老百姓喜爱,也正是因为四特将传统发挥到极致。“让传统的更传统,让现代的更现代”,四特酒自始至终坚持这一点。四特酒在传统古法酿造工艺的基础上,配以现代化的科学生产技术,不断推动四特酒特有的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2012年,四特计划总投资15亿元打造的四特“两城”项目的四特科技工业园一期工程建成投产。至此,四特酒公司三大厂区年白酒灌装产能最高可达10万吨。即便如此,四特依旧不忘传统工艺之本。四特酒从原料选择,到每个环节的操作,层层把关,精酿而成,保留下来的,依旧是大自然赐予祖先最纯粹的味道。如此,既实现了规模化生产需求,也更是加强了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
用技术创新“雕刻”白酒
四特酒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采用的特香型酿造工艺,以及其异于其他白酒、自成一派的独特风格。为了有效保护特香型白酒酿造工艺这一千年瑰宝,四特承前启后,不断改进工艺,积极提升了白酒精细化的酿造工艺。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极致的口感离不开对生产工艺的极致追求。四特酒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努力,并获得了诸多创新成果。2005年以来,四特酒业的企业技术中心和江西省特香型白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继成立。多年来,四特酒根据本区域的自然气候、酿造工艺等进行反复的研究、试验、勾调,将现代分析技术和现代分析仪器用于生产检测的全过程,对原材料采购、原酒分级、储藏陈酿等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全面监管、把控。从而形成了制曲、酿造、储备的规范科学的生产程序,并对生产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消费者喝到的每一瓶四特酒都能实现“幽雅舒适、诸香协调、柔绵醇和、余味悠长、不上头”的独特口感。
2011年,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特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其秘书处就落在四特酒厂。特香标准奠定了四特酒在中国白酒行业的独特地位,而四特人依旧不断加深对特香型技术的研究。四特科研团队组织开展的《“特”型大曲微生物及其酶系对“特”型酒风格风味影响》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项荣誉,研究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2013年,四特酒公司“利用酒糟生产特香型调味酒的研究与开发”、“特香型窖泥的培养与应用”分别确立为国家火炬计划和星火计划项目。正是凭借技术创新,四特生产工艺得到不断改进,四特酒在坚守特香传统工艺精华的基础上不断突破,使得四特酒的自然醇味在现代工艺下雕琢的变得更加精细,终而成就了特香型白酒极致的口感和卓越的品质。
包装追求极致美学
极致,往往意味着细节之处的精致把握。对于酒类产品而言,不论是包装样式还是包装材质的选择,传递给消费者的是极致的品牌调性。在白酒这个传统行业,如何追求美的呈现,又不落入历史的窠臼,一直是白酒企探究的命题。四特酒公司的形象产品——四特东方韵就很好的演绎了这个命题。
根据“来自神秘东方的优雅传奇特香”这一品牌定位,四特东方韵在设计时,秉承展现东方文化、传达东方古典美学的精髓,从色调、花纹、瓶型的设计上,全方位着手打造。四特东方韵选用翡翠绿、深海蓝、朱门红三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色调分别为国韵、雅韵、弘韵外包装基调,搭配盛行于隋唐时期的佛教花卉图案——宝相花为构图,寓意“宝”与“仙”,将东方视觉美学不着痕迹的融入设计中。其工艺采用中国传统景泰蓝镶嵌工艺,色彩明丽,大气自然。在瓶型设计上,以源自西亚文化的天球瓶为主体,寓意“天圆地方”。无论是宝相花纹饰还是“圆”,在中国文化中均有着特殊的含义,代表着一个东方民族寄意吉祥如意、幸福美满、和谐自然的美好愿望。四特东方韵正是将传统文化中的祥和与祝福通过色彩、花纹形象的传达出,在追求极致美学的过程中,将白酒的文化精神及民族风格进行完美融合。
如果说美的创意为包装注入了灵性,那么科技的应用则让创意有了生命。包装工艺的完善才能打造极致个性的白酒产品。四特酒经过多年探索,克服诸多工艺上的困难,从内包装和外包装不断升级改进,让极致个性的产品以最完善的工艺呈现于每位消费者眼前。
在包装工艺上,四特酒一直摸索,一直创新,根据不同的材质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实现设计创意再造。采用玻璃彩釉、烤花工艺、陶瓷雕刻等不同技术,将传统手工和现代化工艺完美结合,每一瓶四特酒都堪称艺术珍品。为了做出能体现四特特色,同时又能迎合现代审美要求的酒瓶,每款产品均经过了十多次的打样。在对包装盒、手提袋的选择上,也经历了无数次的揣摩、推敲、样本对比,才决定其材质。为了创造出真正令人们惊艳的产品,四特酒的每一个细节都用尽乎苛刻态度去对待。
四特酒用现代技术精雕细琢,以现代工艺做为载体,对极致美学进行完美诠释。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造型艺术之美,使得香味协调、醇厚爽净的四特酒更加回味悠长,醉美世人。
四特,以追求极致的态度做白酒
四特酒从创立之初,就誓要复兴四特酒这一中华名酒,弘扬中国白酒文化之大成。作为特香型白酒开创者,四特酒既坚守传统,对传承几千年的传统生产工艺及白酒文化深怀敬畏之心;又不固守成规,四特酒传承创新,用极致的态度打造符合现代生活理念的白酒精品。
态度决定一切。在同质化愈发严重的时代,如何突围,如何以更快的步伐追赶并赶超竞争对手,四特酒给出了业界答案——以追求极致的态度做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