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穿越风沙线

2011年05月15日 14:50
来源:人民网 作者:刘颖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本文为人民网在2000年09月30日发表。

看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栏目,才知道他们近期正在摄制一部反映“三北”防护林沿线生态环境、民风民俗、历史文化的纪录片。

恰巧凤凰卫视的摄制队邀请首都的几家报社记者随摄制队采访,使我们得以了解更多的情况。

9月19日,我们在兰州和摄制队会合,趁他们整休的时间,我们了解到《守望家园———穿越风沙线》系列报道的起因及计划。

今年3月,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引起了海内外投资者的极大兴趣,他们急切地想了解西部的状况;就在这个月,来自西北地区的风沙频频袭击京城,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切。这样,人们的视线开始向西部聚焦。

能否拍一部反映中国人与风沙抗争、反映西部风土人情的电视专题片?———北京电视台很快拿出了初步方案。

环境、生态、家园、地球的话题是凤凰台2000年关注的热点,他们想走一趟中国的风沙线,将西部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北”防护林———东北、华北、西北防护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恰恰于今年完成第一阶段的第三期,并开始第四期建设。这条线也正是中国北部的风沙线。国家林业局正想总结经验、宣传报道,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准备。

不谋而合。于是,国家林业局、凤凰卫视中文台、北京电视台3家经过反复论证,很快定出了采访路线———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途径“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区的13个省区市,行程3万余公里;计划时间为7月20日至10月底,历时3个多月;采用陆拍、航拍、主持人现场采访、嘉宾现场解说的即时报道形式,完整地记录下“三北”风沙线上防沙治沙及生态环境的情况,介绍沿线的历史遗迹。

9月20日上午,我们随摄制队参观了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工程”中的徐家山国家森林公园。

在摄制队忙碌之际,我与甘肃省林业厅宣传处的同志聊了起来。据他们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只有很少的几棵树。五十年代,兰州人民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背冰上山,植树造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省市党政机关带头,厂矿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引水上山,分片承包,实施大规模工程造林,使南北两山造林绿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徐家山森林公园如今已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昔日的荒山变成了森林,成了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地方。

兰州人民没有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省林业厅的同志说,兰州市计划从今年开始到2003年,新增造林面积48万亩,使规划范围内绿化总面积达到6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17.5%提高到60%,把南北两山建成西北生态建设的示范工程。

9月20日下午,我们一行来到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采访。会议室的墙壁上,有一幅很大的中国地形分布图,我们看到,沙漠化的土地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1个省区。高前兆教授介绍说,我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约80余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8.5%;而西北干旱区就集中了我国90%的沙漠,包括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等。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都是造成土地沙漠化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西部的开发一定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积极培植适宜沙漠生长的树木灌木和草,恢复生态植被,不断扩大绿洲面积。

9月21日下午,我们随摄制队来到甘肃农业大学。在这里,主持人、特邀嘉宾、“三北”防护林建设局的同志和大学生们一起座谈。来宾们介绍了“穿越风沙线”沿途的生态环境状况;同学们也就各自关心的问题如“部分地区的沙进人退”、“毕业之后如何将所学科技知识更好地为祖国环保事业服务”等,与大家进行了探讨,反映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浓浓的爱国情怀。

9月22日,我们先后走访了定西地区的临洮县和定西县。在这里我们深刻感受到在防沙治沙、保护植被的过程中,水是多么的宝贵。

临洮县因有洮河的滋润,沿岸的人们在县政府的引导组织下,积极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大面积种植花卉。1999年全县种植花卉面积达3500亩,销售收入达4200万元,实现税金200多万元;今年种植面积继续扩大,至7月底,销售收入3475万元,上缴税金220万元。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定西县自然条件恶劣,人们吃的是水窖里的水。水窖即盛雨水的池子。人且如此,其他自不必说。这里的贫困可想而知。但是,就是在气候干燥、土壤贫瘠、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缺少灌溉水源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定西地区口林业试验场创出了奇迹:林场技术人员和职工经过40余年的不懈努力,如今已造林2万多亩,为干旱地区人工造林摸索了经验,树立了典范。

有个人令我们钦佩不已。他是林场的技术员,姓曹。18年前从甘肃农大毕业后来到林场,一直默默无闻地为绿化荒山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汗水和生命,无怨无悔。听说,他的儿子也考进了甘肃农大园林系,看来是后继有人了。当他向我们介绍林场情况的时候,喜悦与自豪之情浮现在他的脸上。

作为匆匆过客,我所看到的有限,所了解的更少。但我在想:在这绵延3万多公里的风沙线上,有多少这样的人在守望、护卫着我们的家园!

[责任编辑:王楠] 标签:穿越风沙线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