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我国汽车零部件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2011年07月07日 14:58
来源: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政策司有关负责人最近表示,我国汽车零部件与整车未能同步发展,影响整车技术水平的提高。虽然通过合资、合作,我国整车产品制造工艺和质量已经接近国际水平,但零部件工业却落后于整车发展。

零部件工业遭遇发展困境

近几个月来,原材料的价格日益看涨,使零部件生产成本急剧上升。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几度调整了成品油的价格;各种金属的价格也是一路攀升,国际铜价涨幅甚至达到66%,这对原材料依赖性强的生产制造企业来说,显然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一位小型零部件企业相关负责人诉苦说:“零部件的清洗与机器的擦拭离不开汽油,喷漆环节中的燃烧需要柴油,出厂的部件也要配有一定量的白油。此外,在采购、销售等物资流通环节中,油价的上涨大大增加了我们企业的生产成本。”

由于企业的生产规模小、产品技术落后,缺乏规模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这些小企业很难在市场中竞争,而生产成本难以控制,很有可能就无法获得稳定的原材料供应,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其实,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小型零部件企业,原材料上涨的狂潮正在袭扫整个汽车零部件行业,每个企业都面临利润大幅下滑甚至亏损危险。

在企业迫于经营压力的情况下,有可能会用劣质材料顶替原来材料的办法,降低产品的质量,方向盘掉渣、车内甲醛超标、刹车片磨损厉害,这些本不该出现的问题,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使企业缺失了竞争力,面临停产或被淘汰的境地。

但是也有部分专家对原材料的涨价表现出乐观心态。他们认为,随着原材料的不断上涨,生产企业迫于压力,将逐渐加强生产管理,并刺激制造企业加强产品研发能力,提升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通过产品技术升级和进步来拓展利润空间,从而改变以量取胜的经营模式,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除了原材料上涨的压力,稳定、可靠的原材料供应商的缺失,也可能会成为制约零部件工业向前发展的新问题。我国的基础工业薄弱?工艺加工技术水平低,一些加工设备如数控机床、橡塑加工机械等,与国外产品在技术性、可靠性上还有差距,这些弱点将直接影响汽车零部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我国零部件行业面临的最大危机是研发水平低,缺乏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以湖北省为例,全省291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仅中航科技等少数几家企业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全省汽车零部件研发能力基本为零。由于技术上无优势,没有自主品牌,只能模仿别人的产品生产,随着整车企业特别是合资企业实行全球化采购,在推出的一些新车型中,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几乎没有贡献,不仅不能与跨国巨头竞争,而且面临丢掉传统市场的危险。

随着汽车的生产方式和开发方式的变化,整车厂对其零部件供应商的要求也在变化,例如零部件供应商向整车厂模块化、集中化供货,开发新产品要求零部件企业积极参与,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要有强大的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与整车厂同步开发,而且要超前开发,有全球化的供应体制、物流体系,能够按整车厂指定的规格、数量、时间,送达指定的地点。

而这些变化一时很难为中国的零部件企业所适应,在新的汽车生产方式下,零部件供应商任务越来越重,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外许多零部件厂拥有不止一个整车试验场,如电装在日本国内就有两个试车场,这样昂贵的设施,国内汽车厂拥有的也屈指可数,更遑论零部件厂。

业内专家指出,目前中国发展汽车工业的最大障碍来自于核心技术的不足和能源紧张、环境恶化等内外部压力。不仅是发动机等核心部件,汽车附件、汽车电器部分、汽车空调等辅助部件,也同样需要低能耗、无公害、环保型技术,这就要求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都要顺应这一全球的发展趋势,建立和谐的发展理念。

零部件工业何以突围

国内零部件工业发展的困境,表面看是市场应变能力差,深层原因是分工方式落后,是企业体制、市场体系和政府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缺陷。汽车工业多年来形成的地方保护、所有制分割等导致了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生产模式,零部件企业只为一家总装企业配套,规模上不去,成本降不下来,自然难有竞争力。

零部件工业发展的现状确实让人心忧。很多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小,无法获得规模效益,使得企业无力进行技术改造。即使是规模型企业,也会因为新产品的发展受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制约,无法面对跨国巨头的挑战。

挑战的另一面也是机遇。有业内人士认为,我国近几年汽车市场的增长较快,零部件供应体系还不完善,国内企业和跨国零部件巨头的差距没有整车企业那么明显,这是新的发展机遇,只要顺应潮流,加强合作,采取相应的对策,加速发展,增强竞争力,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就不仅不会被冲垮,还能得到更快的发展。

当前,国际上正面临着新一轮汽车产业转移,跨国企业为实现由本土、区域生产转向全球生产,正在形成一批新的产业集群。据有关统计,跨国公司到2007年底前计划在低成本国家采购500亿美元的零部件,其中70%瞄准中国企业。

但与之相对的是,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还没有做好进入全球化采购平台的准备,企业的研发能力薄弱、产品结构单一。企业要想走出困境,走合资道路看似是条捷径。以上汽集团为例:10多年来上汽先后与欧洲、北美、亚太地区的著名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合资建立了50多家汽车零部件中外合资公司,这些合资公司的产品涉及汽车的底盘系统、动力传动系统、空调系统、照明内饰系统、电子电器系统以及汽车零部件的铸锻件,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且较为完善的零部件配套体系,从而使国产整车的结构与品质达到国际认可的技术质量标准。

但中国零部件行业的合资之路是否会步整车合资后尘,是否也会招来一片指责?当前已有不少“翅膀变硬”的内资整车企业开始尝试“单飞”,零部件内资企业是否也将踏上一条自主自强之路?答案还有待市场验证。

分析人士表示,“十一五”期间是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重要的发展时期,零部件企业应该抓住国家支持自主创新的战略机遇期和国际汽车产业转移的契机,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开发能力的提高,满足整车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的需要,要在独具特色的单项产品上尽快形成竞争能力,通过努力,尽快形成多个汽车零部件分领域的小型巨人企业,并加快适应世界主要供应商的采购步伐,逐步做强做大,树立起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标志型,就会成为世界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责任编辑:刘延清] 标签:零部件 困境 对策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