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者方成大器 千万辆背后的不息脚步

摘自:凤凰网汽车 发布时间:2013.06.22 返回专题首页〉〉

摘要:正是在最初30年间的积累期中,中国汽车人的工业精神却在困境中蜕变,一俟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汽车工业迅速以其理性开放的态度,在所有工业门类中最早实现对外合作,甚至开创性地发明了"合资公司"这一合作模式,并最终成为如今市场化程度最为深入的工业产业。

2012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2亿辆,其中私家车超过9000万辆,这在三十年前的中国人眼中,是一个任何人都不会相信的数据。

回归1990年代以前的中国,那时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也许很难理解,在中国司机竟是一个颇具社会地位的职业。正如1993年之前的中国人,很难想象有一天可以随随便便就去驾校考取驾照。

这样的对比也许很能说明中国汽车工业曾经的历程,对中国汽车人而言,最艰难的历程也许并不是创业的艰辛,而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30年一贯制的产品停滞,是曾经"缺重少轻",看不到轿车进入家庭的产业之殇。

但也正是在此30年间的积累期中,中国汽车人的工业精神却在困境中蜕变,一俟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汽车工业迅速以其理性开放的态度,在所有工业门类中最早实现对外合作,甚至开创性地发明了"合资公司"这一合作模式,并最终成为如今市场化程度最为深入的工业产业。

中国汽车产业"破题"

直到到上世纪80年代,已经拥有一汽、东风、上汽等大型国有集团的中国汽车工业,在产品和技术层面,却仍面临"缺重少轻"的局面,尤其是轿车领域,尽管有红旗、上海等知名品牌,但无论在产品质量还是技术水平上,几乎可以说依旧未能成为"大工业"的代表。

甚至在1986年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打造的全国第一款自主品牌轿车"夏利"上市时,这款今天看来只有A0级别的家用轿车曾经卖到10万元以上的高价。这样的价格背后,除了计划经济时代造成的紧俏,更重要的则是私人汽车消费市场启动前夜的供需不平衡。

随着改革开发的到来,无论来自政府还是民间的轿车需求都在悄然生发。而经历了红旗停产的一汽人,也在积蓄力量重新恢复这个寄托两代汽车人梦想的品牌。

此时北京吉普、上海大众和广州标致三家最早的合资企业已经诞生,同时在南中国渐有席卷之势的走私轿车催逼之下,时任一汽厂长耿昭杰开始了扩厂计划,尽管由此担上"耿半城"的外号,但更加亲民的红旗轿车已经在开发之中。

1987年中央领导在北戴河开会讨论中国轿车发展问题之后,一汽成为第一个拿到轿车项目的国内企业。也是在此时,一汽大众项目开始启动,1990年中德双方在人民大会昂签订合资协议,大众和奥迪品牌随之进入,一汽大众后来居上成为当时汽车合资企业的标杆,此后的神龙轿车项目等,开始了中国轿车的生发之旅。

也是从此时开始,合资合作这一模式,不仅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技术和产品,更以其规模化生产,启动了中国的私人汽车消费市场。

从此开始,市场化成为中国汽车工业贯穿30年的关键词,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整体起飞,中国汽车工业抓住了第三次创业的机会,开始以令世界嗔目结舌的速度发展。2001年,更是被誉为中国汽车市场"井喷"式发展的元年。

在最初汽车企业合资的"三大三小"基础之上,短短十年间,中国几乎所有汽车集团都拥有了不止一家合资伙伴。而世界范围内的知名汽车企业,也几乎全部进入中国。1981年中国汽车人均保有量在世界130多个国家中垫底,年汽车产量不过17万辆,但进入21世纪,这个数字已经开始以百万计。

到2012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1900万辆,同比增幅略高于上年。年产销创历史新高,再次刷新全球记录,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早在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年销量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

此时的中国汽车企业,不仅在产品层面覆盖了几乎所有汽车品牌,更在传统的国有汽车企业之外,生发出如长城、吉利、比亚迪等进入全国前十名的民营汽车企业。自主品牌汽车也达到4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成为第一大品牌品系。

或许应该说,正是如一汽这样曾经背负历史重任,又勇敢走出第一步的汽车企业,以其历史性的眼光,为如今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之势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一汽自主布局初成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开创者,一汽集团在中国汽车工业的二次腾飞中,再次扮演重要角色。不仅一改曾经只有解放、红旗两个品牌覆盖商用车和乘用车的单一局面,还依靠合资合作积蓄了技术和资金力量。

更重要的则是,秉承开放合作工业精神的一汽集团,始终未曾改变持之以恒的自主之心,以开放之积累,促进自身自主创新,更在集团层面,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了旗下自主品牌的初步布局。

进入21世纪后,一汽集团通过兼并重组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改组成立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在高中低档各个细分市场,实现自主品牌轿车的全面覆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奔腾品牌,作为一汽集团旗下与红旗并列的主力自主乘用车品牌,不仅成为最早一批以产品实力进入政府采购的自主品牌,更在中高级车市场中搏杀出一份年产销稳定在10万辆以上的成绩单。

而在1981年即生产出中国第一款微型车的一汽吉林,从1991年进入一汽集团旗下后,已经实现了"佳宝"和"森雅"两个品牌的高低搭配,在中国竞争最激烈的微型车市场,以及多功能车市场,站稳一席之地。不仅被中国一汽确定为小型商、乘用车的主要基地,更成为一汽集团自主百万辆战略格局中的重点企业。

2002年"天一重组",一汽集团收购了天津夏利51%的股权,企业更名为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一汽夏利这个中国第一家生产自主经济型轿车的企业,也在进入一汽集团后重放光彩。

目前天津一汽夏利累计销量已经突破260万辆,连续26年蝉联自主品牌轿车销量冠军,不止一代中国人都是以从"夏利"开始了自己的汽车生活,"夏利"品牌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可与"甲壳虫"比肩。同时天津一汽夏利还在墨西哥、俄罗斯、伊朗、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厄瓜多尔等多国家实现产品出口,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当之无愧的"小车大师"。

相比曾经的无数个"第一",以及2009年的1000万辆,这些服务于数百万中国车主的一汽集团旗下自主品牌,才是这个共和国长子更值得铭记的贡献。

60年来始终怀揣高端品牌"红旗"梦想,却又能面对市场化大潮不断践行"国民车"梦想,对于一汽人而言,不仅需要政治智慧,更需要市场远见。而这一切改变的背后,则是生发于已经深植一汽人心中,理性、开放、创新的工业精神,既有自主梦想的恒心,更能以科学理性的方式推进其实现,一汽的自主布局可以说与诞生之初的信念一脉相承。

面对如今中国汽车工业的成绩,也许仍有合资方式带来的弊病,但曾经的一汽集团"第一位员工"陈祖涛曾对凤凰汽车如此说道,"不要觉得外国人来了我们就吃亏了,这些工厂、技术、人才不都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吗?"

更重要的则是,一个以市场化导向启动的汽车工业,正走向前所未有的体量和规模,在此量变基础之上,中国汽车人持之以恒的工业精神,不仅成为其内在动力,也必将在未来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进一步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