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 新中国汽车梦的三年酝酿

摘自:凤凰网汽车 发布时间:2013.06.22 返回专题首页〉〉

清末以来,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开始谋求改变落后于世界的局势,也是从此时开始,工业救国、民族工业的概念开始深入人心。

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身心全部焕然一新的中国人,更是迫切的想要在汽车领域实现民族工业的突破。1930年代,上海成为远东私家车保有量最多的都市,中国人虽已逐步认识到汽车这个大工业时代产物的力量,但仍囿于国内薄弱的工业基础,只能顶着"万国汽车博览会"的名称,暗自梦想。

新中国的理想

直到1949年12月,第一次出访国外的毛泽东主席,在访问苏联期间参观了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正是在这个大工业流水线生产的工厂,让毛泽东深受触动,并说出了"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大工厂"的感言。

1950年1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在莫斯科同苏方领导人商定,有苏联援助中国建设一座现代化的载货汽车制造厂。2月14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敲定了一批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重点工业项目。1950年为第一批,共50项,其中包括建设汽车厂项目。随后,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设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成为156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之一。

建立之初的新中国,按照毛泽东主席的话说,投入到世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阵营中,而彼时社会主义阵营唯一的超级大国——苏联,成为中国汽车工业起步的模仿对象,也在情理之中。

项目确定之后,工厂的筹备建设工作随即展开。1950年3月,重工业部成了汽车筹备组。最初,汽车筹备组只有30来人,在灯市口西口的原工程师学会会址内办公。随后,随着人员的不断增加,筹备组搬入了鼓楼东扁担厂的旧厂房,当时一同入驻的还有苏联斯大林汽车厂的总设计师莫林等专家。 筹备组那时主要负责两方面的工作内容。一是调查研究,收集过去汽车和汽车工业的有关情况。另一方面则是集结和培养技术骨干。

此前的中国并没有发展出完整的汽车工业,筹备组只找到了由日伪和国民党官僚资本遗留下的汽车修配工业,并初步摸清宋子文设立的"中国汽车公司"设在株洲、凭祥、重庆等地的工厂和人员的下落,找到伪资委员会委托美国REO汽车公司制作的五卷建设汽车厂设计,也在昆明山洞里发现了伪资委员会买的美国Sterling公司的汽车图纸。这些零碎的资料就成为了筹备组最初的建厂资料。

筹备与选址

1950年12月2日,由沃罗涅斯基和基涅谢夫二人组成的汽车厂设计专家组来到北京。根据苏联汽车部的指令,他们的目标是协助中国建成年产3万辆吉斯150在火车的完整汽车厂,苏联承担成套设备交付。也就是从这时起,筹备组转入具体建设第一汽车厂的准备阶段。

同时,北京、上海,其他各地的工程技术人员也陆续前往长春,这其中还包括不少海外留学归来的学生以及京津地区几所大学的工程、汽车专业学生。据李岚清回忆,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的他,就是那时从上海来到东北。

筹备组此时也开始选定未来汽车制造厂的地址,为此先后派工作组到北京、石家庄、太原、太谷、平遥、祁县、西安、宝鸡、湘潭、株洲等10多个城市和区域作调查,但通过当地气候、地形、地质、交通运输、资源、动力、基建材料等条件的筛选,新中国的第一座汽车制造厂只能够设在条件比较好的东北。

1951年1月18日,政务院财经委员会由陈云主任主持,听取重工业部关于建设汽车厂的汇报,根据当时的战略考略和苏方关于建设汽车厂的意见,陈云决定:厂址定在东北,在长春和四平之间选择。

1951年2月10日,汽车工业筹备组副主任孟少农陪同苏联专家沃罗涅斯基来长春,在孟家屯车展铁路东西两侧考察。铁路西侧接近城市,有几十万平方米破损的楼房,道路、上下水、供电条件好。这里是日寇投降前关东军盘踞的地方,残存着细菌工厂的建筑物。

1951年3月19日,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下文批准,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孟家屯车展西侧兴建。1952年7月,中央正式决定成立汽车工业工厂,代号为652厂。1952年8月2日,重工业部副部长刘鼎主持召开汽车工业会议,确定"聘请苏联专家承担一汽的全部设计"。苏联最高当局十分重视中国汽车制造厂的事,对重大问题常亲自过问。

1952年夏,汽车工业筹备组的两位负责人调到一汽工作。重工业部任命曾就学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郭力为厂长,任命曾留学美国、就职于福特汽车厂的孟少农为副厂长。汽车筹备组由原驻苏联大使馆商务参赞江泽民负责。

也正是这一年,国家也批准了一汽年产3万辆4吨卡车的设计书。 1953年6月,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并为一汽奠基题词:"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

1953年7月15日,一汽举行了隆重的奠基典礼,万名建设者汇聚在会场上,由六名年青的共产党员抬着刻有毛主席题词的汉白玉基石进入会场,伴随轰鸣的推土机马达声,埋下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一块基石。在长春孟家屯这块曾是日军"100部队"细菌工厂废墟上,一场规模空前宏大的建设工程迅速展开。

至此,中国人自主造车的梦想开始在东北的黑土地生发,并以此为根本,最终播撒出二汽、上汽、北汽、南汽等遍布全国的汽车工业布局,直至今日,当中国以产销1900万辆的规模屹立于世界汽车工业之林时,一代代汽车人难以忘记的,仍旧是那片曾经洒满汗水与激情理想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