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结束"30年一贯制"和拒绝奔驰合资
解放品牌作为中国汽车业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已经伴随整个行业发展走过了60年历程。
也许很多人都熟悉那个来自一分邮票上的解放卡车形象,甚至许多人的童年记忆都与这个雷锋叔叔"代言"的卡车密不可分,但很少人知道,在30年的历程中,解放品牌同样经历了痛苦的转型。
这其中既有结束计划经济时代后迫不及待的产品垂直换代,也有合资合作寻求进步时村部不退的坚持。
引进苏联吉斯车型
1950年,中苏两国政府商定,由苏联帮助中国建设一座综合性的汽车制造厂。该工程被列入"一五"计划苏联援建的首批重点工业项目。同年,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成立了汽车工业筹备组,确定优先生产载货汽车,这一从当时国情出发的决定,使得解放品牌成为中国第一辆汽车。 在决定要优先生产载货汽车后,接下来面对的就是车型选择问题,苏联方面建议我们生产吉斯150型中型载货车。在当时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客观条件是道路使用状况较差,维修技术水平不高,因此选择吉斯150车型还是比较适合的。一汽投产的吉斯150命名为解放CA10,其中C代表中国,也代表长春,而A是第一的意思。解放CA10较之1955年以前生产的吉斯150做了部分改进,改进后的车型更适合我国燃料情况及公路、桥梁负荷等条件。
第一批下线的解放卡车不仅赢得了万众瞩目的热情,还参加了1956年的国庆阅兵式,随后被摆在天安门广场前以展示国产汽车的风采。 在进行了为期41天的道路试验后,路试结果表明车辆的装配质量、动力性、经济性及耐用性均符合设计要求。1956年10月14日,国家验收委员会颁发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基本建设工程验收鉴定书》。次日,一汽举行了生产开工典礼,宣布一汽正式移交生产。
量产后的解放CA10开始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符号式车型,不仅在此后30年间大量生产,还被改装成为各种用途的汽车,如:公交急救车、加油车、运水车、倾卸车、起重车、工程车、冷藏车和闭式车箱载重汽车等。
改型结束"30年一贯制"
1982年以前,因为计划经济体制,解放卡车每年都按照国家计划组织生产,下线后上缴国库并归国家物资局按计划分配。也就是说,在解放卡车诞生后的30年间,因为计划经济时代企业没有自主权,利润也全部上缴,而那时的政府也不可能为一汽提供新产品开发资金,所以"老解放"以生产就是30年,被戏称为"30年一贯制",这种讽刺成为一汽人心头的重压。
1979年,国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一汽有了一点计划外超产车的自主权,于是便用多生产的车交换了与工厂生产发展密切相关的紧缺物资,自筹换型改造资金,一汽人在默默酝酿着改变的力量。
这时期一汽还经历了巨大的困难期,从1985年底开始,由于受进口汽车涌入、国内银根紧缩、二汽竞争等因素影响,老解放的销量从过去最高时每月6000-7000辆跌落到200-300辆,库存积压达到2万多辆,外部拖欠车款3亿多元,而解放车即将更新换代的消息,也让一些老解放的忠诚用户处于持币等待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