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久不变者 惟变通前行之道

摘自:凤凰网汽车 发布时间:2013.06.22 返回专题首页〉〉

摘要:如何建立一个自主而强大的汽车工业?面对这一恒久命题,中国汽车人为其实现寻找了太多路径,但始终不变的,则是其工业精神传承之下的开放创新理念。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饶斌曾说过一段感人至深的话,"我老了,无法投身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三次创业,但是我愿意躺在地上,化作一座桥,让大家踩着我的身躯走过,齐心协力把轿车造出来,实现我们几代人的中国轿车梦。"

对于太多人而言,饶斌的离开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但也正是如饶斌这样的创业者,不仅为中国汽车工业留下持之以恒的轿车梦想,更传承了一份不变的工业精神。

每次回顾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总会让人唏嘘那是一群怎样坚持理想而又眼光开阔的人,不变的理想之外,是对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环境清醒的认识,以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正如前文所言,中国汽车工业,乃至中国人国民性的改变,往往就是在如汽车工业这样一个个产业的生发之中。从建国之前产业工人群体的行程,到新中国汽车人的工业精神传承,自清末开始的"开眼看世界",在新中国才真正成为一个产业人群的行事准则。

如何建立一个自主而强大的汽车工业,是自诞生之初,就摆在中国汽车人面前的恒久命题。在60年的历程中,中国汽车人为实现这一目标寻找了太多路径,但始终不变的,则是其工业精神传承之下的开放创新理念。

从最初的苏联援建,到自力更生建造汽车产业集群,再到改革开放后引入合资合作,甚至如今中国汽车企业以开放的视野,集合全球资源打造属于自己的汽车产品,无论方式怎样千变万化,在历经从计划经济到市场开放的历史变革中,中国汽车人始终在探寻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如果绘制一张中国汽车工业历史地图,会看到一个清晰的脉络,从以长春和武汉为中心的汽车产业集群,逐步扩散到如今遍布东南沿海、广东、北京、重庆、成都。不止一位业内人士感慨,正是当年的合资之路,为中国的轿车制造,培育了最为重要的零部件供应链条。在纷纷进入中国的国际整车企业之外,更多的国际零部件企业,在中国落地带来了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时至今日,如一汽大众奥迪工厂,已经成为奥迪全球标杆工厂之一,这在30年前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从最初的国内生产换取外汇,到轿车项目审批逐步放开,中国汽车人几乎穷尽一代人的智慧一点点开启了现代汽车工业的大门。

这一切,如果是老成守旧之人,也许依旧躺在红旗轿车的"国车"待遇上原地踏步。一汽有幸拥有一群秉承理性开放工业精神,即能坚持轿车梦想,却又懂得变通求进的汽车人,让红旗不仅重生,更有奔腾、夏利等"国民车"由此生发。

甚至在更大的维度上,更多的后起自主品牌企业中,无不隐现来自一汽的力量与梦想,落地开花,在更广阔的市场中,播撒着如饶斌所述的中国汽车梦想。

或许可以这么说,中国的汽车人始终未曾改变比肩世界汽车工业的梦想,不断改变的,是其前行的步伐,更有不断开阔的视野,并以此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千万辆的实现。

以6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上百年的汽车发展路程,中国汽车工业在艰辛之中催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工业文明之路,而汽车工业自诞生之初就一脉相承的工业精神,在其中的所做贡献有目共睹。

当一甲子回顾时,如此这般的不息脚步让我们感动,但这些仍在持之以恒前行的汽车人,必然会在下一个10年,甚至60年中,让我们看到梦想传承背后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