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善啊,吃饭了——”
韩剧《请回答1988》讲述了住在一条街上的五家人的故事,几个家庭贫富有别,却没有嫌隙,而是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互相挂念。生活的细节平凡到观众也都经历过,温暖的亲情、邻里街坊传统的爱情与友情看哭了很多人。
图为:韩剧《请回答1988》剧照
记得小时候,我们也都住在大院子里,放学后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约上三五个小伙伴在大院儿里跳皮筋、捉迷藏、丢沙包…直到妈妈喊我们回家吃饭。
后来我们搬进了楼房,和小伙伴们的联系也越来越少,在钢筋混泥土垒起来的房子里生活的人们也许连隔壁是谁都不知道。随着环境恶化、人口密度增大,我们的社区还能存活多久?未来的社区又会是什么样子?
2019年11月9日,凤凰网青春BANG邀请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和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走进碧桂园集团和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互相交流共创,就未来社区进行了设计与探讨。
图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和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师生参观碧桂园总部
历史折叠——让记忆被再次唤醒
“城市不是一张明信片,它是生活,它有故事,有记忆。”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设计团队分享了他们就北京的老旧社区进行设计改造的创意。
图为: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特色商业街
大栅栏街区是北京市前门外一条著名的商业街,地处古老北京中心地段,承载着很多老北京的空间记忆,这里有梨园文化、会馆文化、寺庙文化,随着传统院落的瓦解,如何通过规划和自发生长将大栅栏厚重的文化保留、再唤醒?
图为:姚璐,北京林业大学环境设计讲师
北京林业大学的师生团队以“100+记忆”为主题,在大栅栏附近的一个四合院,通过对大栅栏重点地块的再绘制,对历史文化符号、生活场景的再还原,对社区进行再营造,并邀请社区居民,共同探讨延续场所精神的方式。
“我认为未来社区不仅包括新建社区,像北京胡同、上海弄堂这样的老旧街区也需要被列入未来社区的改造计划中。随着科技迅速发展,在保护历史建筑机理、唤醒文化记忆的同时,生活在这些历史街区中的居民,也应被便利化、科技化的社区更新设计所惠及。”来自北京林业大学2017级的张佳林同学分享了他们为老旧社区注入未来科技的创意。
图为:北京林业大学学生与博意设计师刘竞翔探讨设计方案
位于北京市西二环附近的白塔寺的街区,四面是主干道,中间是一些小路,围合成的一个社区空间。因为白塔寺被列入了历史文化保护区,所以它的建筑以及道路的机理是基本不能被改动。为了增加社区的人性化与便捷性,北林的同学提出了“折叠社区”的概念。
图为:北京市西城区白塔寺街区
“基于不同人群利用公共空间的时间差,我们规划了一个时空叠加的折叠社区。青年人对公共空间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早晚上下班的时间,但老年人对公共空间的利用,贯穿于白天的整个时间。” 张佳林同学介绍到,“我们准备为老年人打造一个健康的街区。从身体健康方面,为老年人提供跑道,满足他们散步、慢跑的活动,利用地面、墙壁去做一些可隐藏棋牌桌,乒乓球桌之类的折叠运动设施;心理健康方面,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我们可以去做一个可食用花园,在满足绿化的同时,种植一些可食用的蔬菜。另一个功能是复合型社区,去做一些可以收纳进墙面里的晾衣杆、藏在地下小椅子,从墙面翻折下来的桌子等解决他们平时的社交活动和日常需求。”
开放空间——繁华都市的桃花林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熔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
天津大学环境设计系副主任邱景亮表示,中国的园林、乡村充满契机与诗意,设计是生成性的,未来社区不可能是从一片净土凭空出现,应该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空间结构,反应自然景观中的“山水情节”。
图为:邱景亮,天津大学环境设计系副主任
在共创环节,来自天津大学环境设计系的杜建星同学以“数字山水”为概念,分享了对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城市开放空间是由共同的文化所维系的,我们立足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进行现代的重新演绎,在城市的社区公园引入了桃花岛的意向。岛四周围着山水,抬起一条复廊连接地面,从远处慢慢的引导和暗示人进入桃花林。之后,还可用虚拟现实打造一种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的沉浸式体验,在水面上引用全息投影,比如说水雾投影,以水雾为介质去演绎。”
图为:博意设计院李斌与学生探讨设计方案
“为什么选择桃花?”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师李斌表达了自己对这个作品的建议,“桃花是季节性很明显的树种,春天短时吸引的效果比较好,但是作为一个公共开放空间,选择一种四季的景观,我觉得可能更好一点。另外在实际去应用的时候,如果能够对一个小山林的景改造的有层次感,那它一年四季的景色都会更好一点。”
其实,“森林城市”也一直是碧桂园想要打造的理想中的未来之城。按照碧桂园的设想,理想的城市生活应该非常安全,没有车辆在地面穿行,建筑外墙都长满植物,到处都是公园,人们在那里可以晒太阳、跑步、游泳。安全、绿色、生态、智慧、科技才是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
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格罗皮乌斯在《新建筑与包豪斯》中写道:“随着空间的发展,从天空俯瞰屋顶,未来城市将会呈现一片无尽的空中花园景色。”
我们走进碧桂园的总部,映入眼帘的满是绿色树林密布的梦想走廊,每个楼层相接处都有一圈植物,仿佛进入了现实版的绿野仙踪。
图为:碧桂园总部内景
流动城市——给社区注入生态与活力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作为自然的元素,生命的依托,以它天然的联系,似乎从一开始便与人类生活乃至文化历史形成了一种不解之缘,同时又因其形态的流动性,成为情感的连结,活力的象征。
图为:天津大学的学生与博意设计院设计师林嘉治探讨设计方案
天津大学的学生王秋婷就把“水”意象引入到了自己关于未来社区的设计中,通过对河流景观本身的设计,加强与周边社区的联系。“未来的社区一定是生态的、宜居的,河流是激活城市的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天津海河贯穿于城市中心,它毗邻了学校、医院和居住区,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我们想在这里打造一条城市中心的生态走廊,一个带状的活动中心。我们打算利用太阳能技术,创造一种类似共享单车的公共游乐设施,甚至是一个通行的交通工具。这个设施的单体同时又可以对河水进行净化以及富氧,来改善现在的死水状况。通过逐渐改变水质,也可以促进周边植物的生长,最后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圈。”
图为:天津海河沿岸景观
何以为商,文化为主。同样倾情于中国山水的博意设计院的设计师刘临西为学生们介绍了碧桂园“云山珠水”的设计方案,规划中的白鹅潭城市综合体、顺德汽车小镇都引入了中国山水的流线型概念。其中,汽车小镇以“城市T台,绿脉联动”为规划设计理念,建筑创新商务办公园区。以绿色生态休闲步道结合天然水系打造”城市T台”,并通过构建T型街区架空立体平台,实现人车分流、营造园区的开放氛围,成为引领创新性街区的规划模式。
图为:博意设计院的设计师刘临西
与光同行——让每一个女生都敢独自回家
夜间安全问题,多次引发社会关注。日前发生的“大连女子半夜遭殴打”事件还历历在目,不久又发生了“四川一女子深夜被两男暴打”事件。在无常的暴力与日常的生活中,女性被夜间出行的焦虑与恐惧持续拉扯撕裂。
“未来社区,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我们想让每个女生都可以大胆的一个人走夜路。”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郭晓婕以“与光同行”为主题,讲述了他们就改善社区安全问题的设计方案。
在北京的老城区有很多胡同社区,这些社区横纵道路较多,在连接城市的主干道上会安装一些路灯,但是在居民区有多处暗角,没有监控又没有实际功能,存在严重的夜间灯光照明不足问题。针对这些社区,北京林业大学的学生团队设计了社区智能灯光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精神堡垒,点亮社区的标志性建筑,在心理层面上给予人们安全感;第二个层面是安全屋,把社区转弯处的阴暗角落打造成安全屋,提供一些实际性的庇护作用;第三个层面是灯光伴侣,在社区的墙壁、植物身上安装灯光点,打造一个动态的灯光跟随系统,或者以全息投影的方式来显示出你喜欢的一种形象,来伴随你走夜路。
图为:夜晚旧街区街道
人工智能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加方便、安全的未来社区愿景,如今这些智慧化的场景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社区。在碧桂园云顶社区,就引入了全天电子巡更、智能监控摄像系统,为安全社区保驾护航。若发现有人蓄意翻墙闯入,系统将自动识别产生弱电阻拦,只需轻轻一点便能识别访客,抵御潜在的威胁。还可自动识别车辆身份,快速出入社区提高效率,还能阻隔不明外来车辆,让园区更有安全保障。
“未来社区”是一个怎样的美好生活场景?
在博意设计院的廖威看来,美好的未来社区是一个能让人感到开心的地方,它不一定要有很多高科技。“未来社区关注的不是建筑本身,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生活模式与行为习惯。建筑只是一种载体,而人才是建筑的本质。我们可以走路去上班,人车上下分流,小孩可以肆无忌惮的奔跑。每天早上推开门就可以闻到花香,满眼绿色。开车通过感觉就像经过一座森林……”
图为:博意设计院设计师廖威
天津大学环境设计系副主任邱景亮表示,未来社区应该是共融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新的文化得以碰撞、旧的文化得以传承,既有私人空间,又有人与人交流共处的空间。
图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和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师生在博弈设计院
本次未来社区工作坊,通过学校社会设计团队和博意设计院专业人员的交流共创,共同探讨了更美好的邻里关系、更美好的人与安全、更美好的人与设施、更美好的人与环境,在三天的共创中,我们看到了更可持续的、更具包容性的、为“人“而设计的未来社区设计作品,也看到了他们塑造美好生活的热情。
此次凤凰网联合碧桂园集团举办以“做美好生活的设计师”为主题的“未来契约”青年社会设计大赛,与全国高校和社会设计专家联动,旨在调动青年创意思维,用社会设计助力美好生活,让可持续变得可参与。设计有多给力,未来社区就有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