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心理所王利刚老师的贫困心理学

中科院心理所王利刚老师的贫困心理学

 

今天,你脱贫了吗?

贫困并非仅仅指经济问题,更涵盖了心理、教育、健康等各个领域,10月17日国际消除贫困日,我们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王老师,一起来聊了聊贫困心理学。

 


本期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了社会设计周的好朋友王利刚老师。

王利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助理研究员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委员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科学早教专业委员会特邀专家

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

中国儿童启睿计划发起人



以下是王老师的分享:


  你听说过“延迟折扣”吗? 

 

首先,我们来玩一个思想实验:如果给大家一个选择,今天得到100元和1周后得到120元,你们会想要哪个?

 

在这个思想实验中,好多人都会选择120元,在理智的状态下,我们来看现在拿100元和一周后拿120元,因为7天后你就会有20%的回报,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划算的收益,所以,理智的人一般会选择一周后拿120元。

 

但是,我们再想一下,如果你现在陷入了困境,我觉得你会选择100元,以此来解决未来7天的吃饭问题,这就是我们处在不同的状态下对我们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

 

这个现象就是我们心理学当中非常经典的延迟折扣,因为有延迟,所以在选择当下马上能够得到100元往往很多时候比随后得到更多的钱更有诱惑力,这就是很多时候延迟带来的一种折扣。

 

在远古时代,当我们的祖先忍着饥饿把种子种入土地,这个过程成就了农业,而这种忍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于延迟折扣的一种抵御。这种对延迟折扣的抵抗或是抵御可以说是成就了一种文明,让我们能够更多的为明天的生活做一种理性的决策,这是一个非常理性的思维过程。

 

但是,当人陷入了困境或是贫困状态的时候,他往往在决策上就会发生一些偏差,发生一些变化,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前期有很多的研究,去年11月,我们一起带队到内蒙古库伦旗。我们去了很多贫困家庭,上门去做了很多调研,向当地的农民问了100/120元的问题,这些问题给了我们很多思考,让我们了解了在贫困地区存在的一些心理现象。

 

我们得到的结论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首先,相较于非贫困家庭的人,我们会看到那些陷入贫困的农民往往会表现出更高的延迟折扣,他们会渴望马上得到,更倾向于把得到的意外之财用于解决当前的消费问题,而没有考虑更长远的投资或是扩大生产等。


另外,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投入往往更少,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往往表现的更加模糊。

 

  你了解贫困户的心理吗?

 

前段时间,在库伦旗当地民间借贷问题非常盛行,当时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借贷很多时候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通过贷款是为了投资或扩大生产等。他们往往是因为要应付生活中的开支,因此去借很高的高利贷,在贫困户中因为债务而导致贫困的人群特别多,这是在当地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与当地的经济决策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库伦旗的贫困家庭


另外,在贫困的家庭里面,还存在另外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他们的生产劳动习惯以及日常生活习惯的问题。其实,贫困在很多时候也是有原因的,这些人往往在外人看来可能过于懒惰或者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不够积极。


未来几年,我们可以预见,最难消除的贫困人口往往是这种内在的脱贫动机不够强,这将是未来脱贫工作中最难解决的。

 

这些现象其实都是跟心理学有息息相关的关系,除此之外,我们还关心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他们的这种思维模式,陷入贫困所表现出的一些决策特征或思维特征会不会影响他们的孩子,因为一个地区的贫困很多时候绝对不是当下的生产者所出现的问题,也就是一个地区的贫困跟这个地区的思想意识或思维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

 

 

  你相信贫困还会传递吗? 

 

贫困会不会在代际之间传递?也就是说如果他的父母是贫困人口,那这种贫困会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孩子呢?而如果他们的孩子也受这种影响,那接下来二十年之后,尽管现在脱贫,二十年后,他们的家庭中带有这种不利于发家致富的思维模式的话,依然有可能会让这个家庭重新返贫。所以要解决贫困的问题,不仅要解决当下主体人口的贫困问题,还要考虑他们的后代。

 

棉花糖实验

 

我们又去对比了一下来自于贫困地区的孩子和非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他们在延迟折扣或自我抵抗诱惑的能力上会不会有区别,这是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们希望去验证一下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在库伦旗当地的幼儿园开展了经典的棉花糖实验。

 

棉花糖试验


棉花糖实验与刚才的实验很像,给孩子一个选择,其中一个选项是他可以马上得到一块棉花糖或是五分钟之后他可以得到两块棉花糖,让他在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在实际的实验当中,大部分小朋友都非常理智,想要两块棉花糖,但是这五分钟的等待过程,却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表现,不要小看这五分钟的等待,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这是跟自己内心魔鬼做斗争的一个过程。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这些孩子他是不是具备了为明天做计划、为未来做打算以及抵制他当下的一些诱惑或者是控制、管理自己的能力,都可以通过这个来得到一定的表现。在实际的测试过程中,我们统计发现,跟富裕的地区相比,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中途放弃的概率会更高,他们往往在五分钟没有等到的时候就放弃了,他们在中途等待中来控制自己抵御诱惑的能力往往就会更弱。

 

这就揭示了贫困的确可能会存在代际传递,就是他在很小的时候可能就有了贫困思维的种子,这对于未来这个地区脱贫会有非常严重的影响,会导致未来返贫等等,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们做了哪些研究 ?

 

针对以上的这些发现,我们心理所按照对于贫困心理学的认识,通过对于这些现象的分析,我们找到一些可以发力或者干预的靶点去做工作。我们主要围绕两块来做,一个是对贫困家庭的干预,另一个是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对贫困家庭的劳作干预

 

对于劳动习惯的一些建议,我们会看到他们其实很多时候在劳动习惯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他们不能按照农业生产方式去做好自己的劳动安排等,其实这些问题在当年刚刚解放时已经出现,广大农民如何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当时的生产队其实很好的解决了广大农民如何来劳动的问题。

 

中科院走访贫困家庭


当然,后期可能大的集体作业让劳动者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后来改革开放又重新把田地进行了分配,分到农户具体家里边,解散了原先集体作业的形式。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会看到,那些真正热爱劳动、善于劳动的人,他们的确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家庭收入的稳定,可是依然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没办法安排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劳动等问题,他们需要有一种集体的力量来给他们做一些支持,所以在扶贫工作中,其中有一项就是给予劳动的安排支持。

 

中科院走访贫困家庭



他们当地有一个非常好的做法,就是在我们的建议下,他们会要求得到政策支持的贫困家庭要有一个比较好的生活习惯,家里面必须收拾的很干净,先从这些简单的生活习惯抓起,如果他们做的好,他们可以从当地的爱心超市获得一定的物品奖励,会给他们定积分,这些习惯如果他们坚持的话,对于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有非常长远的意义的,所以通过这些小的生活习惯的改变,有可能会让他们的其他习惯也逐渐变得良好起来。

 

当地爱心超市


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塑造未来在地的建设者

以上是针对贫困家庭的一些干预,还有一个核心内容是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这个我们更多做的是教育的干预,通过教育的途径来开展一些工作,当时,我们在库伦旗跟当地的教体局局长一起谈这个事情的时候,他提到说当前的教育可能更多的是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成绩,让孩子考一个好大学,可他们却发现真正考大学考出去的孩子再回到当地的概率特别的低,而那些考不上大学的孩子,最后更可能会成为库伦旗未来的建设者。

 

王老师团队为库伦旗中学生讲课


所以,教育在当地要怎么样开展,才能为库伦旗培养好的人才,目前他们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特别好。因此,我们如果按照以往的这种教育模式,做学科教育,让大家都能有一个好的分数,让孩子们将来都能够上大学,可是,孩子们都出去上大学,那么当地留下的建设者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什么样的能力才能把当地建设的更好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王老师团队为库伦旗中学生讲课


所以,我们也开始借着当前国家正在做的教育的改革,也就是高考的改革提到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我们也希望给教育系统能够提供一些支持,能够更好的给中小学的学生给予更好的指导,让他们不仅在学业上取得好的成绩,也能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好的规划,这是我们其中一项工作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王老师团队带领学生户外活动


可以说,教育是改变一个孩子命运的非常好的机会,很多贫困的孩子不管是从大山里出来的还是从哪里出来的,他们都是利用好了教育这个平台,在学校里面被好的教育、好的老师所影响,最后他免除了来自家庭可能有的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才走出了贫困的这个循环,所以教育可以说是一个阻断贫困的一个非常好的手段。

 

王老师团队为库伦旗中学生讲课


进入教育阶段以后,因为有老师、同学、教育系统的呵护,所以这些孩子可以说基本上能够健康良性的成长。可是,还有一个年龄段的孩子,是让我感到非常忧虑的,就是还没有上幼儿园的孩子,当地有很多农村地区一般到五岁以后才去幼儿园,五岁之前基本都是自己在家里面,他们在家庭生活的情况基本上是独自在过早年的这段时间。

 

-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干预

 我们都知道,0-6岁这个阶段也就是孩子发展的早期,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机,有很多能力需要在这个期间去奠定,但目前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大人家里因为有很多的农活,所以,他们往往都是在家里面与电视或电脑为伴。基本上你会感觉这些孩子没有很好的教育资源能够给到他们。像早期的时候,农村会有孩子群,大孩子会带着小孩子,大孩子会叫小孩子很多的东西,这是以前会有的孩子群。

 

库伦旗学龄前儿童


现在,我们会看到,在农村地区这个孩子群已经消失了,再也没有这种孩子的群落可以让每一个小孩子从孩子群里面汲取成长所需的营养,因为在很多农村地区,他们上小学的时候就可能开始住校了,他们的弟弟妹妹或村里更小的孩子就不可能会受到他们的影响。所以这些没有上学之前的孩子们基本上会孤零零地放到家里面,只要他不磕着碰着,那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很少会有教育上的投入。

 

我们会看到在城市,其实孩子从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让孩子参与了很多阅读,会给孩子提供一些绘本、小儿书等读物,我去年去库伦旗地区做调查的时候,调查了几十户家庭会看到这些家庭基本没有文字性的东西,没有图书,,所以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在农村地区是没有的,这是一个非常缺失的问题。我认为从小给孩子培养阅读的意识,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这些研究,我们做了什么? 

 

其实我基本将我们所里面做扶贫工作的一些思路大概介绍了一下,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现了一些规律性的问题,找到了一些开展工作的切入点,接下来我们要具体去做一些工作,做工作的时候其实我们也遇到了很多的挑战,比如说,现在的孩子们你会看到他们因为同伴的缺失或者是教育机会的缺失,并没有得到一些能够对他们精神有营养的东西,我们很好的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提供内容方面可能就需要社会上更多的力量来更好的做这件事情。

 

9/1日库伦旗教育帮扶捐赠仪式


这个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所以我们在9月1号,我们和凤凰网社会设计周一起捐献了很多物资,包括儿童的读物,联系了很多机构来做这方面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募捐,希望给当地提供一些支持。当时共捐献一千多套阅读的绘本,还捐献了很多物资,比如说,凤凰网开发的“勇敢的娃娃”这种能帮助儿童早期性教育的一些教具,这些都对当地的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勇敢娃娃海报


我们在教育干预中,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切入口是针对没有上学的孩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与凤凰网社会设计周一起合作了一个产品,这个产品是希望能够提醒这些农村的家庭,告诉他们这些孩子除了吃好喝好营养好之外,还需要精神上给予他们一些刺激,比如跟他们多说说话、多陪陪他们、提供一些语言上的刺激等等,这些都是需要给他们提示的,所以我们做了一款产品。


不一样的量高尺



我们现在跟凤凰网社会设计周一起正在做的一款产品,叫做“不一样的量高尺”,我们都知道,现在家长都会给孩子量身高,但是我们现在做的这款尺子除了让孩子量身高,上面还植入了很多语音提示,可以让每个家庭知道当孩子达到这个高度的时候,提醒家长,你们家的孩子是不是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是否具备这样的阅读习惯,以及其他心理方面的能力。去问家长这些问题,去提醒他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精神成长。

 


我们觉得这款产品不仅对当地,也有可能未来对中国整个儿童早期教育有很大的影响,提醒我们各位家长去注意这个问题,所以这个是我们与凤凰网很多设计师合作,把这个事情推向更好的方向。

 

具备身心体验的好游戏

 

另外,在儿童早期,我们中国的孩子目前都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游戏,这些游戏其实就是孩子精神成长的营养,而目前我们中国市场的玩具很多,真正高质量的游戏却特别少,以前很多经典的让孩子身心都能参与的游戏都在慢慢的消失掉,现在的孩子更多的会参与到手机、平板电脑等的电子游戏中,而这些游戏跟我们以往传统的游戏最大的区别就是身体参与性太少,这不足以唤起他们很好的身心体验。

 

我有一个想法,我特别希望我们能够找到一个办法,把以往那些好游戏能够以一个更好的方式组织起来,让现在的孩子能够更好的玩起来,这也对我们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也希望我们的设计师们也来一起做这个事情,这不仅对于贫困地区,对于全国来说都可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

 

另外一个挑战是,我们抛开教育干预的层面,很重要的一个点,这也是每一个贫困地区都存在的问题,就是在地区经济的脱贫上,像库伦旗地区的荞麦是支柱性经济,在全国是非常出名的,他们的荞面也非常好吃,荞面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食品,但由于他们不会包装,他们的推广很弱。

 

库伦旗荞麦面


所以,当我把这个想法跟我们凤凰网提出之后,我也看到之前有过这样的实践,去帮助贫困地区包装他们当地的产品,帮助他们的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这无疑是对他们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如果有设计师对这个感兴趣的话,我们可以一起来做一下这个事情,这个事情还是蛮有意义的,不仅对库伦旗当地有帮助,也对全国很多贫困地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设计师可以后台联系我们呀!)

 

所以,我经常爱开一个玩笑,之前农产品里面一个非常经典的销售案例,就是大爷的苹果又滞销了,这位大爷经常会出来作为某个地区产品销售的一个策略,我觉得未来不应该以这样的方式来销售农产品,应该把当地的人文特色包装到产品里,不仅好吃,还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我觉得这会更好的促进一个地区脱贫。

 

滞销大爷


要做这件事情,可能就不仅仅是我们做心理学或者是我们科学院做这种科技扶贫所擅长的,这恰恰是凤凰社会设计周所擅长的一方面,我特别期待在这方面我们能够做出一些好的设计来帮助这些地区,这是我们在当地扶贫过程中遇到的几个挑战,希望未来大家能够在社会设计周这个平台上一起贡献智慧,一起发挥我们的特长,为我们社会的公益事业贡献我们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关于扶贫过程当中心理学如何开展工作,以及凤凰社会设计周应该怎么样去做一些事情,这是我的一些粗浅的理解,算是抛砖引玉,希望我们未来能够有更多好的想法。当然其实关于贫困心理学,像是我们自己怎样利用心理学来解决自己贫困的问题,关于这个话题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们以后可以再讨论。今天我重点谈的是在大的背景下如何去解决脱贫的问题,就是大众脱贫的问题,跟大家去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感谢凤凰网社会设计周让我把贫困地区的诉求传递给广大的设计师们。

  

 

 

-Q&A-

 

@好笑的豆腐乳

其实没想到真的会有人在做这样的社会研究,真的根据调研结果去推进提升一些政策与措施。我在想是不是可以让当地孩子也更加了解自己区域的文化、历史、特色等,让他们培养一种自豪感。从心理上告别一种自卑感?因为在之前做项目中接触到一些虽然不算贫困,但是是在比较小城市的孩子,他们其实一心想的就是走出去,只有大城市才有机会。所以也想知道,作为非专业的工作人员可以如何参与到正在进行的这种社会公益项目,有什么样的机制或组织?

 

@王利刚

你说的这个非常对。我们在教育干预中有自信心的培养,一个简单的例子,我让农村孩子去给城市的孩子讲述骑驴、骑马或者喂猪等等生活经历,可以让他们知道这些经历也是很让人羡慕的。

 

@Ming

请问老师,当地有对父母如何育儿的培训吗?因为之前看过一席一个演讲,是斯坦福的一个教授。他们发现很多农村地区的父母很想教育好孩子,但是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教育。

 

@王利刚

我在库伦旗地区做了很多场育儿的公益讲座,他们很爱听。


 启睿计划-库伦旗幼儿家长、教师培训讲座


@好笑的豆腐乳

对 这确实很棒,我之前在苏格兰参与过政府的health&wellbeing项目,通过服务设计对偏远岛区的孩子建立健康福祉。其中有一项就是我们建立知识共享平台,(如您所说的类似,有一些是技能交流比如捕鱼、观星等)让偏远孩子与英国本土孩子建立强联系。让他们看到外面,也让外面看到他们。明白其实大家是平等的,都是被社会所关爱的。

 

@王利刚

美国有著名的开端计划,就是利用早期教育资源去帮助贫困家庭的婴幼儿,让他们不要在起跑线就落后了。我们所里启动了一个启睿计划,也是希望能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在早期得好一个好的发展

 

@好笑的豆腐乳

有一点想向您请教,您的调研应该是定性开展的,想知道你们如何测量或者观察所做的改善政策或措施的有效性?

 

@王利刚

关于组织问题咱们凤凰网社会设计周是不是可以策划下,如果有人想去支教或者做公益事业,我可以协调当地资源。

 

@Ming

感谢王老师的回复。我刚刚查了下启睿计划,真的很棒。我想请问,这个行动目前收效如何?有计划在全国开展吗?

 

@王利刚

嗯,这个项目取得了当地的认可,然而在全国推广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我们需要进一步固化很多服务内容,形成标准化,这些都需要时间。等这些弄完,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公益基金去更大范围推广此事。

 

主持人

嗯嗯,我们有打算推出扶贫的游学项目,带着专家、设计师、各行业的年轻人去贫困的地方做工作坊,结合在地资源,通过比较系统化的设计,针对性的提出扶贫建议。

 

@好笑的豆腐乳

如果真的能做到为社会做设计,献一份力,于做商业项目不同,成就感很不一样。

 

@王利刚

其他地区我了解的不多,但库伦地区还是很有帮助的,大家都在积极思考如何帮助少数的贫困人。

 

@趴趴熊

我之前参与过中国发展基金会的校餐计划,我觉得科学的帮助孩子,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身体需要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依据实际做出一些计划

 

@王利刚

嗯,过去十几年很多公益基金在弱势儿童的身体发展上投入很多,营养计划、健康计划什么的,但精神方面的还是不多。

 

@Ming

老师您对当前的精准扶贫怎么看?对解决您今天谈的这些问题有帮助吗?

 

@王利刚

精准扶贫的对象是建档立卡户,是按照家庭年收入来确定的。

 

@Dora

王老师,您好,很高兴听到了您的分享。昨天没有时间,今早听完了您的分享。我是一个服务设计师,关于政策支持落地方面我有些好奇和设想,随便讲讲,比较理想,算是给您扔出的玉石一个反馈。

 

我觉得外界干预相较于一个地区的经久不变来说,都是短暂的,所以干预的重点是尽量触发区域内的自我激活。比如,您提到了生产队的积极意义是管控式的使人们投入生产,心理扶贫应该也是相似的,在项目中,设计能实现核心价值的核心任务,并设计管控的链接传递,从完成单个项目的价值任务开始,让项目之间发生有道理的链接,继而促使单项任务变成长线任务,借此培养生活习惯。

 

比如,第一,关于干预贫困家庭,我理解现有劳动安排的支持是在帮助提高劳动能力,得到之后驱动表现为家庭整洁的生活习惯的建立,其实是在辅助培养工作习惯。然后用爱心超市的物品激励生活习惯的培养。在这里我有个好奇,你们提高的是什么奖品呢?其实我觉得这里有个机会点:奖品是否能有效支持劳作能力的培养,并且具体激励性。

 

第二,您提到了教育,教育本身是没有错的,个体受教育可以驱动价值升级的循环。这里的问题是库伦目前是较封闭的地区,不在这个主流教育惠及的区域之内。在等到教育惠及至此前,就需要依靠教育解决较近前的问题。所以这里要解决的是一个教育循环区域外的,较封闭地区的中短期的地区教育问题。

 

我个人认为应该在不剥夺个人受教育权利的前提下,提供支持区域内特殊适应性的教育。也意味着实施起来不用去改变现在复杂的教育现状,只需要增加区域内需要的特殊教育内容。

 

您提到了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孩子群现象的消失,根据您提供的描述,可以片面的理解为,个人教育和区域教育的共同发展出现了问题。如果如此定义问题,那么设计的机会点可以是:改变住校的封闭程度。

 

第三,对于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习惯培养,这里可以看做为孩子在空白时间段注入教育资源。同样的,如果大前提是提高区域内教育,那么更有效的可能是特适教材的设计。大众教育的资料可能并不那么对口,比如性教育类的绘本就没有那么迫在眉睫。如果问题如此定义,那么机会点可以是设计特适的绘本,实施方式可以是发布带具体背景的、有针对性问题的设计诉求、召集设计师进行特适绘本创作。

 

总而言之,从服务设计的角度,我建议综合考虑问题的连接性,发布具有针对性问题的设计诉求,召集设计师来解决问题。

 

@王利刚

关于爱心超市的运行模式,非常希望您这样的服务设计师给设计一下,我已经把您的回应讲给库伦旗相关负责人,他们随后把目前的运行情况再总结一下,后期我们可以再研讨。

 

关于儿童普适性的读物,这非常需要,如果我们的设计师有做这方面工作的可以一起讨论下,库伦旗教体局目前想通过儿童教育来影响家长。

 

@主持人

好啦,非常感谢王利刚老师的分享,我们之后还会继续针对贫困问题再做讨论。


如果你对以上的扶贫项目感兴趣,欢迎加入我们!


整理:王孟颖

编辑:西瓜

本文图片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提供

青年对话室入群指南:关注本公众号,回复“青年对话室”入群






 


关于凤凰网社会设计周

社会设计周是一个对话年轻群体、弘扬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作为一个具有创新和服务意识的社会机构,社会设计周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为指导准则,结合政府机构,公益组织,社会企业的需求,对接众多创意合作伙伴,一流高校,年轻群体的创意力量。设置女性,老龄化,儿童青少年,社区,职场,生态环境等六大议题,致力于实现全社会可持续发展,让90%的人生活更美好。



       

聚集美好发烧友 你就是社会设计师




           
         

    发送中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