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赛废弃营养资源化 有效避免农业污染物产生
商业
商业 > 正文

协赛废弃营养资源化 有效避免农业污染物产生

日,由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和农业农村部三部门联合发布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普查对象涉及我国境内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移动源等。

此次普查中,农业源普查对象涉及种植业的县区3061个,水产养殖业的区县2843个,畜禽养殖业的区县2981个,入户调查畜禽规模养殖场37.88万个。

农业源水污染物排放量为化学需氧量1067.13万吨、氨氮21.62万吨、总氮141.49万吨、总磷21.20万吨。其中,水产养殖业的水污染物排放量为化学需氧量66.60万吨、氨氮2.23万吨、总氮9.91万吨、总磷1.61万吨。

距离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已经过去了十年,这十年期间我国的粮食产量从5亿吨增加到6.6亿吨,肉蛋奶产量从1.2亿吨增加到1.4亿吨,水产养殖产量从3100万吨增加到4700万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足。与此同时,农业领域中的污染排放量明显下降,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排放分别下降了19%、48%、25%。农业的产量越来越高了,排放的污染越来越少了,但农业污染源面临的形式依然严峻。

在国新办《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表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资源投入仍处于高位,生态环境不欠新账、逐步还旧账的压力依然很大,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生态振兴。”

废弃物资源化是追求农业生态绿色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不利于生态环境健康的废弃物质通过新型技术转变为具有独特经济价值的资源,是解决农业污染源最佳方法。这不仅能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将废弃物质再次创造利用产生经济价值。

“水产养殖业中的LB-RAS系统(陆地循环水养殖系统)技术先进、养殖高效,但养殖水中含有大量未食的可溶或不可溶饵料,及未被完全消化的饵料,这些未被价值利用的营养通常因废弃而被直接排放,若加以正确的生物技术资源利用,将成为高价营养源,转化为一种优质的单细胞蛋白饲料原料,用于畜牧和水产养殖,同时也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这就是协赛技术在其中的价值。”协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副总裁宋建华如是说。协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总部位于香港的生物科技企业,致力于全球营养副产物资源化利用。不难发现,类似于协赛这类未雨绸缪,将废弃资源再生利用从而避免污染物产生的企业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信号。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揭示了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形势,同时也为积极探索创新环境问题治理技术方法提供了基础支撑,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新型绿色的资源化技术被运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